授课老师: 马海顺
常驻地: 北京
擅长领域: 建筑工程

紧扣国家战略  强化编制能力  驱动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其规划编制需统筹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安全与发展平衡三大核心任务。本大纲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国企/院校实践痛点及国际规划方法论设计,突出政策时效性、编制方法论与实践落地的结合,并强化不同主体(政府/企业/院校)的差异化需求。突破传统规划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局限,通过“政策-工具-行业-数据”四维融合,助力学员输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规划方案。适用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职业院校等主体快速构建规划能力,支撑“十五五”发展目标高质量落地。本课程直击“十五五”规划动态性不足、风险预判弱、行业适配差三大痛点,通过“政策-工具-数据-沙盘”四维强化,确保学员掌握应对不确定性的规划能力。

【课程特色】 

1.政策前沿性:深度融合2025年《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最新政策; 
2.实战案例库 
(1)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任务分解案例; 
(2)某央企“十五五”产业组合战略地图; 
3.工具包:规划模板、编制步法清单、指标词典等。

【课程定位】

1.政策解读×工具应用×行业适配×动态评估
2. 破解传统规划"五重五轻"问题 
(1)重静态目标轻动态调整 
(2)重文本形式轻实施路径 
(3)重经济指标轻安全底线 
(4)重常规发展轻颠覆性变革 
(5)重部门分割轻系统协同 

【课程目标】 

1.系统性掌握“十五五”规划政策框架、结构体系与编制全流程; 
2.精准应用规划编制工具方法(如情景规划、战略地图、责任矩阵); 
3.提升实操能力解决规划编制中的定位模糊、资源错配、落地难等痛点; 
4.输出高质量规划文本,支撑机构/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协同推进。

【目标学员】 

1.政府部门:发改委、规划局、经信等各局委政策制定者; 
2.国有企业:战略部、规划部、集团管理层; 
3.职业院校:校领导、发展规划处、专业群负责人; 
4.咨询机构、研究机构:规划编制顾问、政策研究员。

【课程内容】

前言

第一部分 战略定位与宏观政策解读

一、国家战略导向解析
(一)“十五五”时期核心使命:衔接2035现代化目标与应对全球变局 
(二)政策主线: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产业链安全、共同富裕深化路径
(三)最新政策依据:国家战略刚性约束
1.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议》
2.《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导意见》 
3.“三条红线”不可突破领域
  A[粮食安全] -->|耕地保有量≥18亿亩| B(安全底线)
  C[能源自主] -->|非化石能源≥25%| B(安全底线)
  D[科技自立] -->|R&D投入≥3.5%| B(安全底线)
二、顶层设计解码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大报告2035目标对“十五五”的约束性要求 
(二)关键政策冲突点平衡:如“双碳”目标VS传统产业稳增长 
三、行业差异化定位要点
(一)地方政府:GDP质量系数(绿色GDP占比、单位GDP能耗)替代传统增速目标
(二)国企:主责主业清单与战略性新兴业务占比的量化要求,聚焦八大编制要点
(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产教融合深化
(四)行业差异化目标分解

四、新周期规划的核心变革
(一)“十五五”特殊性
1.历史坐标:实现2035现代化目标的最后冲刺期
2.核心矛盾:高质量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 VS 多重风险叠加(地缘冲突/债务风险/气候危机) 
(二)传统规划失效案例:某省会城市“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 
1.目标偏差:规划产值8000亿→实际落地4200亿(技术路线选择失误) 
2.归因分析:未预判美国芯片禁令影响,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二部分 为什么“十五五”规划编制需要新范式?

一、新时期的核心挑战
(一)国际: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与安全博弈 
(二)国内:高质量发展对传统规划逻辑的颠覆
1.从“量”到“质”
2.从“硬指标”到“软实力”
二、规划失效的常见痛点
(一)规划失效的常见痛点梳理
(二)案例:某省“十四五”规划中新兴产业目标与实际落地偏差分析  

三、“十五五”规划的四维创新要求 

(一)动态性(应对不确定性)

(二)协同性(跨部门/跨区域)

(三)可量化(SMART原则2.0)

(四)韧性(风险冗余设计)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三部分 规划结构体系深度解析----从“框架模板”到“动态工具箱”

一、总体规划框架 

   A[总论:形势与愿景]

 --> B[分目标体系:经济/科技/绿色/民生/安全]

 --> C[重点任务:产业升级+数字转型+区域协调]

 --> D[重大工程清单]

 --> E[保障机制:政策+资金+考核]

二、通用框架(1+5+X) 

(一)1个总纲:愿景、原则、核心指标  

(二)5大维度:经济(新质生产力)、社会(共同富裕)、生态(美丽中国)、安全(粮食/能源/数据)、治理(数字化)  

(三)X个专项:根据行业特性灵活添加(如国企需单列“科技创新专项”)  

三、关键模块设计 

(一)国企:双碳路线图、资本运营规划、全球化风险预案;  

(二)政府/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  

(三)院校: “双高计划”任务分解与责任矩阵应用。

四、行业定制化模块 

(一)政府版:新增“区域协同发展实施路径图”(都市圈/飞地经济案例)  

(二)企业版:强制嵌入“供应链安全评估矩阵”(断供风险等级+替代方案)  

(三)院校版:“数字化教学资源投入产出比”测算模型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四部分 科学编制全流程与工具方法——关键环节与避坑指南 

一、四阶段标准化流程

 二、六步闭环管理法

三、核心工具实战解析 

(一)战略分析工具:波士顿矩阵(产业选择)、价值链分析(资源聚焦);

(二)情景规划工具:壳牌石油“能源转型三情景”本土化改编案例  

(三)资源匹配工具:华为“战略投入配称模型”(技术/人才/资金协同方程)  

(四)落地保障工具:平衡计分卡(目标量化)、红黄绿灯看板(工程监控)。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五部分 重点领域规划编制实务 

一、产业与创新规划 

(一)产业选择四维度:规模、技术走势、盈利模式、政策合规性;  

(二)创新链设计:实验室体系—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机制。

(三)新型举国体制下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的“双底线”(国企≥3.5%,民企建议≥2%)  

(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死亡谷”跨越方案(中试基地+天使投资基金组合)   

二、绿色发展与安全韧性 

(一)双碳实施路径:能源结构优化→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循环经济;  

(二)碳足迹追踪工具应用:某汽车企业供应商碳数据实时监测系统

(三)安全底线:产业链供应链备份体系、粮食能源安全保障。  

三、职业教育规划特色 

(一)动态专业群调整:对接区域产业链与数字化转型需求。

(二)职业院校绿色技能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光伏运维/碳资产管理等)

四、重点领域攻坚沙盘推演  

(一)科技创新规划实战 

1.工具:“技术卡脖子指数”评估模型 

2.指数= 进口依赖度×技术代际差×替代难度系数  

  ▶ 指数>0.8 → 启动举国攻关机制(如光刻机双线研发)  

3.案例:某央企半导体材料规划调整(因美国制裁升级紧急切换CMP技术路线)  

(二)安全韧性规划实战工具:供应链断供压力测试表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六部分 动态规划结构体系设计

一、通用框架:1+4+N韧性结构
(一)1个核心:愿景使命×关键指标×风险阈值 
(二)4大支柱:经济(新质生产力)/ 安全(产业链+数据)/ 民生(共同富裕)/ 生态(双碳) 
(三)N个专项:根据行业特性动态增减(如国企必选《供应链安全专项》《科技创新跃迁计划》) 
二、行业定制模块
(一)政府版 
1.嵌入“极端情境推演模块”(如台海危机下的能源保供预案) 
2.新增“区域协同价值图谱”(跨省飞地经济收益分成模型) 
(二)企业版 
1.强制要求“技术路线备胎计划”(对标华为芯片堆叠方案) 
2.建立“地缘政治风险雷达矩阵”(热点区域供应链中断概率模型)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七部分 智能编制全流程编制方法与避坑指南

一、数字化编制7步法2.0版(含数字化工具)

二、编制避坑指南
(一)典型错误:某市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设为25%(无视半导体产业周期下行) 
(二)解决方案:采用弹性目标区间(22%-28%),配套技术路线备选库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第八部分 实施保障——让规划从“墙上”落到“地上”
一、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调整
(一)年度评估要点:核心指标完成率/环境变化响应度/资源投入有效性; 
(二)中期调整触发条件:重大技术变革、政策转向、系统性风险。
二、“三挂钩”机制
(一)政府:规划目标与官员考核KPI强制关联(如某省将“数字经济占比”纳入市县领导政绩) 
(二)企业:重大项目与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奖惩条款绑定 
(三)院校:专业群建设成效与招生计划/经费分配联动 
三、“三道保险栓”机制(国企最佳实践) 
(一)制度栓:规划与预算、绩效考核强制挂钩; 
(二)项目栓:重大工程超期30天自动升级督办; 
(三)数据栓:指标口径治理+版本追溯。
四、智能监控与绩效绑定 
(一)数字化监管三件套
1.政府:“规划驾驶舱”大屏(实时追踪100+核心指标) 
   > 示例:浙江省“规划钉”系统(自动派发偏离度>10%的督办单) 
2.企业:ESG风险预警平台(嵌入全球制裁名单扫描) 
3.院校:专业群建设效能仪表盘(就业率/产业匹配度/投入回报比) 
(二)刚性绩效挂钩机制
1.政府:将“新质生产力指标”纳入干部晋升一票否决项
2.企业:规划达成率与董事会绩效薪酬强关联(浮动比例≥40%) 
(三)数字化监控平台
案例:某省发改委“规划实施驾驶舱”(实时预警偏离度>10%的指标) 
【依据学员实际 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结语

授课老师

马海顺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委员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建筑业最新发展趋势分析研判与Ai在建筑中的应用实践》 《建筑业最新政策法规梳理解读与发展趋势分析研判》 《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企业发展瓶颈突破与路径创新探讨》 《新经济环境下“六划思维”助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谋划与全过程管理操作实务案例解析》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项目管理能力综合提升探讨》 《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政策法规梳理解读与千亿市场机遇挑战探讨》 《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宏观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分析》 《建筑业行业形势研判与XX区域“两新一重”、“三大工程”市场分析》 《“三大工程”政策与形势解读分析及营销角度项目的识别、跟进、筛选》

马海顺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