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人得病了最好找医生治,企业得病了最好自己治,因为这种治疗的“靶向性”更明确。培训是治疗企业病的常用手段,但作为强身治病的重要手段,内训课程的开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员工质疑和内训师的抱怨。其核心原因有以下三点:
1、病痛诊断不准
医生开药前一定是一番细致的“望闻问切”。而内训师开发课程的依据,往往是简单的调研或领导的吩咐,甚至靠假设臆断。“因”找错了,“果”将不“果”。
2、药材质地不高
很多治企业病的药就藏在员工脑子里,关键是能否有效萃取出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如果仅仅靠东拼西凑、照猫画虎式的抓药,药效肯定大打折扣。
3、制药过程复杂
其实这些道理,开发者都懂,那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呢?因为过程太难了。经典的课程开发流程详实而严谨,但对于内训师来说太过复杂,很难被运用起来。内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同时又得简单、容易上手。
本课程依据经典的课程开发理论,结合企业内训师实际状况,经过简化改装而成。保留核心环节,去除过于繁琐部分,经过“傻瓜化”改进,具有“一听就会,一用就有效”的特点。
【课程收益】
1、提升内训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增强其工作成就感、稳定内训师队伍。
2、提高企业自主培训能力,降低外请讲师的开支,提高课程针对性。
3、有效留存企业中骨干员工的经验智慧,使员工可以更快的借力组织经验,避免无谓试错。
【教学目标】
1、学员可以通过问题界定模型,识别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
2、学员可以区分三种典型课程类别,并给出不同类型课程的关键授课策略。
3、学员可以撰写出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并给出对应的课堂检验方式。
4、学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运用STAR表格萃取专家经验,并将其还原为教学案例。
5、学员可以开发出一门时长1天的课程大纲,并以说课的形式陈述其开发思路。
6、学员可以使用Isilde插件及Xmind软件,快速生成课件。
【课程时间】
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
内训师,有带教职责的管理者、骨干员工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实战演练、游戏互动
【课程大纲】
课程开发引入篇:
一、培训影响域的界定
1.培训能解决的问题
1)知识
2)技能
3)小部分的态度问题
2.培训解决不了的问题
1)环境
2)管理
3)制度
4)大部分的态度问题
二、3种基础课程的类别界定
1.A态度类-激发为目的
2.K知识类-记忆为目的
3.S技能类-运用为目的
第一讲:培训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一、培训需求调研
1.培训需求采集
2.真假需求辨析
3.界定解决方案
二、学员分析
1.适合什么内容
2.适合什么形式
3.适合什么难度
三、明确开发方式
1.内部:经验萃取、定向开发
2.外部:标杆学习、外部采购
第二讲:课程题目和学习目标的制定与撰写
一、好名字的三个特征
1.简单
2.清晰
3.价值
二、两种命名方式
1.一句话式
2.主副标题式
三、ABCD表现型学习目标的制定
1.表现型学习目标的书写
2.表现型学习目标的作用
3.表现型学习目标的验证方式
第三讲:课程内容开发
一、穷举教学内容
1.九宫格穷举法
2.思维导图穷举法
3.世界咖啡穷举法
二、教学内容的归类标记
1.按效果标记
2.按可行性标记
3.按难易度标记
4.按态度、知识、技能标记
三、匹配教学素材
1.配案例
2.配图表
3.配游戏互动
四、案例萃取
1.STAR萃取法
2.SCQA萃取法
五、案例分析
1.行为分析
2.思维分析
3.结果分析
第四讲:大纲梳理及模型建立
一、显性知识结构化
1.Why-What-How式
2.时间式
3.并列式
4.空间式
二、大纲梳理
1.一级:课程纲要
2.二级:课程模块
3.三级:课程知识点
三、内容建模
1.模型的作用
1)好理解
2)好记忆
3)好运用
2. 三种常见模型形式
1)字诀式
2)图形式
3)表单式
3. 自建模型三步法
1)提取关键要素
2)找寻内部逻辑
3)搭配相似模型
第五讲:课件制作及美化
一、一键生成式的课件制作
1.Xmind的一键生成
2.Islide的素材库使用
二、课件的基础美化
1.排版技巧
2.配图技巧
3.动画技巧
第六讲:教学效果验证评估
一、课程开发阶段的逻辑验证
1.目标达成的可行性验证
2.目标达成的课堂检验方式
二、训后效果验证的4个维度
1.培训反应评估
2.培训目标评估
3.培训行为评估
4.培训绩效评估
授课老师
邬奇峰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演讲教练、谈判教练
常驻地:上海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