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与家族传承的现代启示 立家规: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传家训:和待乡邻;宽厚谦恭;谨言慎行,洁身自好;树家风: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清白做人,爱岗敬业;丁老师将用他的丰富学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我们解读中国传统的齐家之道!课程大纲一、中国传统齐家之道的基本价值观 1、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传承的价值理念二、中国传统最重要的几部家训 1、《温公家训》  国学智慧 2024年11月07日 0 点赞 286 浏览
张国刚 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在欧洲研究与执教近十年。曾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十届“中国好书奖”、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等数十项教学和著作奖。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讲的《中西文化 历史 2024年05月20日 0 点赞 883 浏览
周易的智慧 第一讲:为何学?一:了解传统文化二:古为今用 第二讲:如何学?第一节:《周易》的性质第二节:《周易》的发生与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周易》的内容、体例第四节:思维方式:主体思维、类比思维、整体思维第五节:《周易》的自然哲学观第六节:《周易》的人生哲学观第三讲:如何运用《周易》第一节:象数思维的重要观念 国学智慧 2024年12月04日 0 点赞 213 浏览
于天罡 于天罡老师 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老子研究专家、德性人假设和德性管理理论创立者,于老师的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章《一个老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赞誉,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几十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而他本人也被搜狐网友评为“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大学教师”。 道家 2024年08月19日 0 点赞 531 浏览
国学智慧:卓越领导之道 【课程背景】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诞生了管理这门学科,在那个资源丰富、商品匮乏、需求旺盛、市场尚未成熟的时代,管理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商品通过非技术性劳动者的双手又快、又多、又好地产出并流向市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企业原先那种靠管理来保持稳定、统一、进行专业化分工作业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越来越需要管理者发挥一种影响力,去推动那些具有多样化技能的 国学智慧 2024年11月21日 0 点赞 177 浏览
王传利 王传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政治学习辅导员。主要研究国内外政治问题,出版著作9部,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正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完成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研究课题2项,清华大学“985”计划重点资助项目一项。研究成果被有关高 国际形势 2024年07月21日 0 点赞 488 浏览
孔维勤 孔维勤:孔博士为孔子78代后人,祖籍山东曲阜 ,生于台湾,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班,获得台湾教育部颁授的“国家文学博士”。台湾孔子协会创会理事长、台湾孔子学院院长、中原智库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台湾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易经佛学老庄人生哲学”课程。现任教于台湾新埔技术学院,益生博通历史文物馆馆长、上海交大海外敃育学院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讲课程:《国学 儒家 2024年12月15日 0 点赞 272 浏览
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 【课程内容】第一讲、为什么要研究“儒墨道法”第一节、中国人没有信仰吗第二节、儒墨道法四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发第三节、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第二讲、变革的时代与“儒墨道法”的产生第一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特点第二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原因第三节、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第三讲、儒家与法家的思想——管理者的驭下之道第一节、儒家和法家的工作方法不同——王道和霸道第二节、制度和文化两种管理方式第三 国学智慧 2024年12月08日 0 点赞 173 浏览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董彦峰:为何世界500强企业家都推崇中国国学?因为答案就在中国国学里。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贯道器以为一,她蕴藏着恒久的治世之道与人生智慧。穷究经史微言大义,博览诸子灿烂文章。以思维缔造非凡视野,以仁义缔造贵族品格,以圣贤智慧滋润当下之心态。史家之明鉴,助您继往开来;儒家之进取,助您自强不息;佛家之明心,助您身心安顿;道家之逍遥,助您怡旷神心;周易之精微,助您穷神知化;兵家之权谋,助您纵 国学智慧 2024年05月24日 0 点赞 258 浏览
家风八要 慈和深其根,恩爱固其本。孝悌筑其基,良善安其人。礼法正其行,道德修其身。勤俭兴其业,教化旺其门。亲爱利子、恻隐怜人谓之慈。慈也者,人生之大宝也;冲而相济、发而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慈和者,父母之性、家风之根也。慈则能大,大则能容,容则能生。和则能达,达则能通,通则能成。故建之以慈、齐之以和则深其根,根深则叶茂矣。因心而感、因惠而报谓之恩。恩也者,善因之金声也;情至结心、亲至联姻谓之爱。 国学智慧 2024年08月27日 0 点赞 38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