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精神之典范,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家书中修养之道与古代官德

前言:什么叫修养?曾国藩履历表及其成就曾国藩家书智慧与修养结构第一 曾国藩家书中修养之道一、 诚信2、“拙诚无私”的基本原则3、“以诚感人”基本功能 二、慎独2、“自谦之功密”之内修秘方3、“善于寡欲”之内修境界4、“不忮不求”之恕、知足5、“定静安虑得”之内修功课三、敬恕2、“恕是临时应事之道 ”@去傲@去骄四、求缺1、“自概之道”——留有缺陷,回旋余地之智慧2、自概三工夫:廉、谦

“元、线、空” ——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

【课程价值】本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形成“元、线、空”思想体系,揭示人生的智慧。本元: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人生的真谛。上线:儒家思想,揭示儒商的柔性人生智慧;中线:道家思想,揭示道商的水性人生智慧;下线:法家思想,揭示法商的刚性人生智慧。空无:佛家思想,揭示佛家的空性人生智慧。【课程对象】适合董事长、总经理、企业中高层及对中国传统思想管理哲学兴趣者等【课程方式】演讲、互动、演练、

国学大商道

国学古为今用四句箴言:“孙韩做事,孔孟做人,老佛养心,诗词怡性。”第一讲 兵家法家大商道第二讲儒家思想大商道第三讲道家思想大商道第四讲 佛学思想大商道第五讲 中华诗学大商道课程内容一兵战之必胜与商战之必赢《孙子兵法·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例一,西太后向洋人宣战,酿致“庚子赔款”之屈辱,乃“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之败战法。例

古代官德与领导干部修养

课程模块 单元内容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官德中的使命底蕴 一、价值使命 1、设官分职 2、德外无治 3、对君道的设定 二、文化使命 1、“文化”的语义分析 2、“吏”与“师”的角色重叠第二模块德政观:基本的意识 一、“民”意识,养民的政道 1、界限德政,“民本”话语的张扬2、“富民”的实质3、“教民”的规划二、“德”意识,德政的治道1、“以德为本”,治道中的信仰 2、德行存在的本体论第三模块义利之辨:古

国学八修与企业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收获:1、通今博古知兴替着眼发展谋在先,小中见大谋的高。与时俱进谋的远,找到规律谋的准。2、增强大智慧实现大境界但愿大千世界无灾难,但愿人类社会无征战。但愿人的一生无病患,但愿人生环境无污染。3、全修不偏修上下古今、左右中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为有位、爱国爱民。 德识才学、修齐治平、人实和美、文史哲谋、魂道器术、习熏悟化。 4、全效促实效天人合一为真,知行合一为善,情境合一为美,

《论语》大道与儒家八德

【课程背景】众人皆知先做人,后做事,但若问到底如何做人?其回答或许是各凭感觉,莫衷一是。而真正有资格告诉我们关乎做人之标准的,必须具备这样两条:一是先总结前人,后自己再终身探索、践履并有大成;二是这种成就又经后人持续验证,历久弥新。同时具备这两条的,非孔子莫属。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上溯2500年,赞易、序书、删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由此开创了儒家学说,并终身修证,直至“七十而从

国学智慧与领导大道

第一讲 领导的真相1、领导的两大误区1)管理与领导的混淆2)管理过度,领导不足3)管理与领导的本质差异2、中国式领导内涵1)领导的字解2)中国式领导对西方四大领导力理论的涵盖3、领导的核心密码1)职位权力:领导者影响力的误区2)为政以德:道德领导力的无限能量3)在明明德:获取领导能量的根基4)持经达权:领导能量的阴阳和合之妙用第二讲 领导的大道1、正心之道1)领导者为政的根本任务2)化育人心的守正

张诚笃

张诚笃,字岁寒,号关中逸民布衣学者,国学布道者,被誉为“孙子张”数十年黄卷青灯箪食瓢饮,精研国学与当代国人心理含英咀华,将民族文化原典思想精髓创造性传承嫁接,浑然天成为国学古为今用之系列:孙韩做事、孔孟做人、佛老养心、诗词怡性。以此四课,奔走呼号,为中华文化布道做狮子吼演讲,听其演讲振耳发聩,读其著述余香满口【个人简介】张先生尖刻而又深刻之透析,新颖

孙虹钢

孙虹钢▪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财经评论人▪腾讯财经、《深圳航空》、《新华航空》、招商银行《招银财富》等专栏作家▪网易、新浪财经VIP博客,被《成功营销》杂志评为“2006中国10大财经名博”之一▪电台、电视台长期嘉宾:CCTV“对话”、“大家看法”、“商务时间”,东方卫视“头脑风暴”、“

家风八要

慈和深其根,恩爱固其本。孝悌筑其基,良善安其人。礼法正其行,道德修其身。勤俭兴其业,教化旺其门。亲爱利子、恻隐怜人谓之慈。慈也者,人生之大宝也;冲而相济、发而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慈和者,父母之性、家风之根也。慈则能大,大则能容,容则能生。和则能达,达则能通,通则能成。故建之以慈、齐之以和则深其根,根深则叶茂矣。因心而感、因惠而报谓之恩。恩也者,善因之金声也;情至结心、亲至联姻谓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