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璐、杨拙为郑州大学工商管理研修班授课 春风拂面,知识花开。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迎来了一场知识盛宴。3月30日至31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史璐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杨拙教授,亲临郑州,为研修班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学术分享。史璐教授以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学员们解读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他以“预见中原:稳与进 破与立”为主题,深入剖 老师动态 2024年09月25日 0 点赞 483 浏览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部分:美元霸权与“一带一路”1、美元霸权的本质2、全球加速“去美元化”3、小知识:以色列对美元霸权的作用4、如果以色列被制裁5、小知识:新中国的三个历史阶段6、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评价7、美国的定数,80年一道坎第二部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复苏1、疫情对各国经济的影响2、美国和欧盟通胀严重的原因3、小知识:剪羊毛的方法4、小知识:美国银行业危机5、全球疫情中的特斯拉效应6、中国汽车业站到 宏观政策 2024年09月06日 0 点赞 482 浏览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课程核心:了解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宏观经济指标体系,理解主要国家的主要经济数据对中国外汇、债券、股票和大宗市场的影响。了解世界经济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经济态势。学会运用宏观经济指标判断经济趋势及对各资产类别的影响。适用对象:银行中高层、总裁班、研修班、专题讲座、企业财务部、资金部等。授课老师: 荣森授课时间:1天课程大纲:一.货币政策解读方法1. 经济 宏观政策 2024年11月11日 0 点赞 481 浏览
我国宏观经济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阮晓东博士研究员1、宏观经济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增长需建立新的发展驱动模式经济新背景:中国面临三个“百年大局”叠加局面改革新要求: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形势问题的对策方向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增长需建立新的投资驱动模式目标衔接:十四五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诉求的结合2、2023年重点:双循环机制实施重点以及政策布局分析我国双循环机制的实施模式、整体规划及 宏观政策 2024年09月03日 0 点赞 480 浏览
宏观经济与行业分析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环境下,金融领域迫切需要提升判断企业风险的能力,通过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来判断企业风险是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在当前经营环境下判断企业风险的要点。 宏观政策 2024年10月02日 0 点赞 477 浏览
韩廷春教授为清大EMBA总裁班讲授《宏观经济分析》 观海得深,瞻天见大。4月21日,清大EMBA工商管理卓越总裁班97班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开学典礼。清大EMBA 97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不同的人生轨迹,因求知、思变、突破而相聚于此,百战归来,重回课堂。开学第二模块内容,则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所长,韩廷春教授,带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的精彩授课。韩廷春教授从当前国内外经 老师动态 2024年09月25日 0 点赞 467 浏览
碳达峰与碳中和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陆明涛老师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含义1.碳排放和全球变暖的科学背景2.碳排放与经济结构变化3.中国的庄严承诺4.碳排放的国际形势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可行路径1.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路径2.增量发展3.存量改造4.结构改变5.市场创造6.企业社会责任与 宏观政策 2024年10月17日 1 点赞 466 浏览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讲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国际体系转变和中国发展国际环境二、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三、美国政策的调整1、逐渐内向化的美国2、中美脱钩的美国3、打压中国的美国4、去全球化的美国四、中国政策应对1、一带一路2、中国制造20253、坚持全球化,提倡合作共赢五、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六、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七、2020年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布局1、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2、依靠改革激发市场 宏观政策 2024年08月25日 0 点赞 466 浏览
萧琛 萧琛 著名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顾问,网络经济第一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秘书、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轨经济教育顾问。主讲课程:《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当前经济政策形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5G时代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机遇挑战愿景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宏观经济 2024年11月14日 0 点赞 460 浏览
宏观经济趋势与产业机遇把握 一、趋势主线——产业维度:产业升级、制造立国、科技强国1. 中国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面临的挑战(1)低速增长与存量博弈:新兴产业的趋势分析(2)“卡脖子”技术的突围:欧美关于产业壁垒设计的逻辑(3)“走出去”的能力差距:某知名企业东南亚市场的运作模式(4)数智化转型需要新一代的“数字平台”模式2. 重新思考过去三年数字化基础设施应用成效(1)重新思考“生产资料”——大数据的应用成效(2) 宏观政策 2024年10月04日 0 点赞 45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