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韩超
常驻地: 大连

【课程背景】:

晋升为管理者,领导团队,如果不是管理类专业背景,到底差距在哪里?其实管理经验都是相同的,甚至专业出身更有实践优势,关键差别是核心知识结构的底层基础,而这个管理类专业的知识结构,核心的一个“短板”就是《组织行为学》,它是MBA和EMBA以及管理学硕士博士考研的必考科目,人员管理的所有内容,绝大部分都在这门课程中。

增强各级管理者的自信和底气,补上理论这个短板,从“业余”转行成“专业的”。

【课程对象】:非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各级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者;

【授课形式】:概念理论线上音频学习+情景案例实践应用面授解析(3天);

【课程收益】:

㈠有助于优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㈡有助于知人善任,优化选用育留,强化人岗匹配与人人匹配的协作协同;

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驱动团队高绩效增长;

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能快速建立认同,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快速适应新形势,降低阻力加强文化融合;

【课程定位】:

组织行为学,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是人员管理的导论课程,帮助管理者梳理逻辑框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梳理商业组织自身的行为逻辑,管理者站在高处才能顺势而为。聚焦前沿,并不是完整讲述高等院校学科的全部内容,而是提炼精华,不讲浅显无意义的常识和模糊不明确的大道理。掌握一个先进组织的评价标准,聚焦组织面临的真实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你有你的逻辑,而组织另有逻辑。

关注的是各类组织的行为规律,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如何根据员工各自的特点来辅导和激励,如何协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团队整合效用的最大化,如何设计组织的结构、氛围和文化等,以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课程纲要】:

《组织行为学》-[专栏与面授内容纲要目录]

第一节 个体:个体行为与个体差异

第二节 个体:个体动机与激励驱动

第三节 群体:群体行为与团队领导

第四节 群体:冲突协调与关系重塑

第五节 组织:组织效能与结构效率

第六节 组织: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导言:

1、角色立场:组织目标导向:帮助企业改善绩效;

2、研究方法:管理学是经验提炼,组织行为学是实证结论;

3、内容聚焦:帮助各级管理者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

第一节 个体行为与个体差异

1.多元化个体:特征与有效管理策略的底层逻辑;

2.深入认识个体:人是复杂的,不能只是利益驱动;

3.达克效应:自我认知偏差,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根源;

4.霍桑实验:开始行为科学研究,区别于经验主义;

5.个人价值观:人的底色,重塑员工特质;

6.态度:非理性与人性假设,个体态度改变的因素;

7.压力:压力源分析,适度绩效压力,压力管理策略;

8.情绪:情绪是一种资源,需要及时补充;

9.能力与绩效:胜任力与个性特征分析;

10.归因:归因错误,外部归因与内部归因;

11.知觉与感觉:社会知觉与行为,知觉偏差;

12.感知误区与管理行为:相似吸引偏差,第一印象错误;

第二节 个体:个体动机与激励驱动

1.需求理论:个体关注成就、权力、对群体的归属感;

2.个体能力与组织要求:自我效能感,胜任与赋能;

3.个体心理与组织期望: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员工敬业度;

4.工作满意度:不满的回应:忠诚、进谏、漠视、离职;

5.个体行为与组织结果: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

6.激发个体动机:驱动力,需要,激励方式;

7.内容型激励理论:有效激励行为策略的参考范式;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d)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8.过程型激励理论:激励体系设计的框架模型;

a)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b)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c)自我决定理论

d)目标设置理论

9.调整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

10.实践应用的激励策略汇总:

a)权力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

b)培训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

c)荣誉激励,榜样激励,挫折激励;

d)竞争激励,精神激励,职涯激励;

第三节 群体:群体行为与团队领导

1.人以群分:群体的内涵、组成要素、分类;

2.群体属性: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群体成员结构;

3.群体行为特性:群体压力、群体士气、群体发展、群体互动;

4.群体决策: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群体决策技术;

5.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从分歧到共识;

6.社群:社群的特征,社群的分类、网络虚拟社群;

7.认识团队:团队的特征,团队与群体,团队的优缺点;

8.团队的类型:解决问题型,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虚拟团队,知识型团队;

9.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团队规范,团队凝聚力,团队信任,团队评估;

10.打造高绩效团队:团队效能,高绩效团队的特征,创建高绩效团队;

11.团队面临的挑战:搭便车问题,个性化与员工多元化,团队职责不明;

12.领导权变理论:

a)费德勒权变理论模型

b)坦南鲍姆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式

c)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

d)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13.领导者要更关注人的内心:知性,感性,理性,悟性,习性;

14.量智法谋:容人之量,知人之智,合人之法,用人之谋;

第四节 群体:冲突协调与关系重塑

1.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合群:新成员快速融入群体,非正式与自愿的有效途径;

3.冲突产生的根源:对立的目标,差异,稀缺资源,模棱两可的规则;

4.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任务冲突、关系冲突、程序冲突;

5.冲突的发展过程:潜在冲突,知觉冲突,感觉冲突,行为冲突;

6.冲突管理方格:合作,顺从,妥协,压制,逃避;

7.冲突的引爆点:资源与位子,意愿与态度,行为与习惯;

8.冲突的前兆:不安,偶发事件,误解,紧张,危机;

9.冲突分析模式:

a)庞迪的冲突分析模式

b)罗宾斯的冲突过程分析

c)杜布林的系统分析模式

10.冲突管理:冲突管理原则和策略,如何引发建设性冲突;

11.冲突沟通策略:表达用数据说话,把话说得更简单,借力使力不费力,

12.营造氛围:运用沟通道具,融洽的题外话,真诚赞美,闲聊拉近距离

13.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与修缮方法,关系建立与维护策略;

第五节 组织:组织效能与结构效率

1.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阶段;

2.组织结构及设计:工作专门化,部门化,管理幅度,命令链,集权与分权;

3.组织结构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制,事业部,矩阵式结构;

4.数字化时代组织新趋势:扁平化,去中心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无边界化;

5.职务权限的分解:组织人事权,财务经济权,业务开展权;

6.授权的五个级别:指挥式,批准式,把关式,追踪式,委托式;

7.防止授权走样:授权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下属,授权的对象是人;

8.心理授权:有效授权分解:让个体感受到的被赋予权力的多少;

9.重塑组织:授权:从权力分享到权力分配;

10.组织管理的核心挑战:驾驭不确定性成为常态:

11.结构效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12.简化审批权与扩大知情权:突破“一管就死”与“不管就乱”的困局;

第六节 组织: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一直不变的是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分类;

2.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消除变革阻力的措施

3.组织变革的实施模式:勒温阶段性变革模式,行为研究变革模式;

4.数字化时代组织变革:面向未来,持续改善,系统化创新,不确定性,为个人赋能;

5.并不虚无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层次,组织文化的功能;

6.组织文化理论:了解经典,掌握变化的规律:

a)迪尔和肯尼迪的组织文化因素理论

b)帕斯卡尔、阿索斯和麦肯锡的7S管理框架

c)威廉·大内的Z理论

d)彼得斯和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

e)柯林斯的卓越组织的文化特质理论

7.组织文化的建立、传播与创新:文化的载体是行为,而不是文字;

8.跨文化管理:跨文化沟通,跨文化领导,融合组织文化;

9.数字化时代的组织文化建设:互联网塑造和推动改变了全新的文化环境;

10.共享心智:组织学习,团队共创,共享知识地图;

11.组织新属性:平台性、开放性、协同性、幸福感;

12.重构企业认知:重塑边界:认知未知而不只是经验传承;

13.自驱动变革文化,增长型组织思维,激活文化,变革领导者;

14.组织文化的管理功能:学习型组织,流程型组织;

授课老师

韩超 职业培训师,管理学博士

常驻地:大连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变速领导力》 《管控执行力》 《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 《运营协同与管理复盘》 《管理微案例教学实践》 《MTP管理全技能训练》

韩超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