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有章法,经验才能教出去
【课程背景】
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专业骨干走上讲台,承担起知识传承与技能赋能的任务。然而,懂业务不等于会授课,有内容不代表能成体系。很多课程“内容不缺、但缺设计”“讲得努力、却学得吃力”,不仅难以让学员真正掌握,更难带来实质性的行为转化与绩效提升。培训管理者也常面临困扰:一方面想把组织中的好经验沉淀下来,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路径,课程开发过程处处碰壁。结果就是课件靠拼凑,结构靠感觉,课程效果高度依赖讲师发挥,组织的知识资产无法沉淀,更无法复制。
培训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更多的是能力的塑造和行为的改变。企业急需的是能够系统化开发课程的人才,将零散的知识转变成有条理、有深度、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真正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 培训内容杂乱,缺乏重点与层次感
▪ 讲师表达过于随意,缺乏清晰结构
▪ 课程框架无法统一,版本频繁“打补丁”
▪ 经验难以提炼成知识,讲了等于没讲
▪ 教学过程偏重讲授,缺乏互动与参与
▪ 知识传递有效,但行为改变微弱
▪ 课程形式单一,学员兴趣低迷
▪ 临时上阵者难以复用已有课程资源
本课程聚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关键能力,从培训需求识别、课程结构搭建到内容组织、教学策略,提供一套可操作、能落地的方法体系,帮助组织真正打造“讲得好、教得透、学得会、用得上”的高质量课程。只有这样,企业的人才培养才能走向系统化、标准化,真正释放培训的战略价值。
【课程收益】
▪ 掌握课程开发的核心流程和关键步骤。
▪ 能构建逻辑清晰的课程结构,并编写实用的课程大纲。
▪ 掌握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多样化素材的应用技巧。
▪ 能根据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与方法。
▪ 了解课程材料的设计原则和基础制作方法。
▪ 运用所学并借助国产AI工具,开发一个小型课程模块框架。
▪ 提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教授课程的能力与信心。
【课程对象】企业内训师、培训管理者、业务/技术骨干以及其他有志于提升授课和表达能力的人士。
【课程时长】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课程开发的认知与全景
1、培训的本质与功能
▪ 培训的定义、目的与企业价值
▪ 从“业务能手”到“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升华
▪ 成果导向的培训:关注学习效果与行为改变
2、系统开发课程的重要性
▪ 经验传授的局限性
▪ 课程开发带来的价值
▪ 优秀课程的构成要素
3、课程开发全景流程
▪ 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概览
▪ 核心环节简析
▪ 流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思路
4、AI赋能简述:
▪ AI辅助需求分析。
▪ AI辅助结构/大纲草稿。
▪ AI辅助活动创意。
▪ AI辅助材料文案生成。
第二讲:课程设计核心-课题、结构与内容
1、定课题:找准培训方向与目标
▪ 培训需求的分析:从问题到需求。
▪ 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 课程主题的提炼与命名。
▪ AI赋能-需求分析/目标设定/主题命名
2、构建课程框架:结构与大纲设计
▪ 课程结构设计:搭建内容的逻辑骨架
▪ 课程大纲编写:将结构转化为计划。
▪ AI赋能-结构设计/大纲编写
课堂练习:各自初步设计课程大纲,设计后小组为单位讨论
3、填充血肉:内容组织与素材应用
▪ 课程内容组织与精炼
▪ 课程素材的价值与收集
▪ AI赋能素材收集
▪ 将素材有效地融入内容与活动中
课堂讨论: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素材的更多收集方法及价值
第三讲: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
1、教学方法策略:选择适合的方式
▪ 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
▪ 以学员为中心选择方法
2、核心教学方法与设计技巧
▪ 讲授与讲解
▪ 提问与互动
▪ 案例分析
▪ 活动与练习
▪ AI赋能-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讨论: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第四讲:辅助工具-课程材料设计与制作
1、课程材料的价值与原则
▪ 课程材料的价值与功能
▪ 设计原则
2、 核心材料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 演示文稿:你的视觉助手。
▪ 讲师手册:你的授课“导航仪”。
▪ 学员手册/讲义:学员的“学习伴侣”。
▪ 其他辅助材料:表单/清单/案例/道具
▪ AI赋能各类材料制作
第五讲:整合实践-我的课程模块开发
1、回顾课程开发全流程与核心点。
2、实践任务:开发我的课程模块 +小组分享+讲师点评辅导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并借助Deepseek, 豆包, 智普清言, 通义千问等AI工具,开发一个小型、完整课程模块的框架及关键内容草稿。
课堂讨论:小组为单位,分享开发成果与AI使用体验。
授课老师
苏佳俊 商务演讲/TTT/主持人赋能专家
常驻地:杭州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