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来寂则
常驻地: 深圳

课程背景: 

在“十五五” 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主体,正面临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企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公司法》的修订落地,在监事会设置、股东权利保护、董监高责任强化等方面带来系统性变革,迫切需要国有企业重构治理框架以适应法治新规。与此同时,央企考核体系向 “一利五率” 的重心转移,叠加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专项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必须从治理结构、决策机制、风险防控等维度实现突破。当前,部分国企仍存在治理主体权责不清、董监高履职能力滞后、制度建设与战略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着高质量发展进程。本课程立足政策前沿与企业实践,深度解析 “十五五” 时期国企改革的核心逻辑,围绕国资监管体制创新、现代新国企画像构建、新《公司法》实操要点、治理机制优化路径等模块,结合管资本模式下的集团管控策略与董监高能力提升体系,为国有企业破解治理难题、夯实现代化建设根基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课程收益:

 把握“十五五” 国企改革政策脉络,明确公司治理体系升级方向。

 掌握新《公司法》核心修订要点,提升企业合规治理与风险防控水平。

 解构现代新国企治理架构,优化决策、授权、制衡等核心机制效能。

 强化董监高十大履职能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治理主体体系。 

课程时间:0.5-1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主题讲授、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图片展示、数据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讲鉴往知来——我国五年规划的梳理与复盘

一、中国五年规划的意义和决策模式

1.五年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指南针”,为政策提供指引

(二)对资本市场具指导意义,塑造长期逻辑

(三)形成“国家战略—产业升级—资本配置—市场生态”闭环联动

2.五年规划的决策模式演变

(一)第一代:“一五”至“二五”前期,政府内部集体决策模式

(二)第二代:“二五”后期至“四五”,非制度化决策时期

(三)第三代:“七五”开始,咨询决策模式

(四)第四代:“十五”以来,集思广益决策模式

3.集思广益决策模式解析

(一)环节: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

(二)体现“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决策逻辑

二、中国五年规划编制的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与中期评估

(一)发改委负责中期评估,开展前期工作

(二)全国人大财经委听取汇报,发挥监督作用

(三)基层及各界参与中期评估

2.规划思路形成与建议起草

(一)发改委起草基本思路,多方征求意见

(二)党中央、国务院讨论达成共识

(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建议制定

3.建议通过与纲要制定

(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作说明,全会审议通过建议

(二)发改委依据建议起草纲要初稿

4.论证与征求意见

(一)专家论证,修改完善草案

(二)公布草案,听取公众意见

(三)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各界建言

5.审议批准与公布实施

(一)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审定草案

(二)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纲要

(三)分解任务,纳入绩效考核

三、新中国历史上五年规划的梳理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阶段(1953-1980)

(一)涵盖“一五”至“五五”计划

(二)核心特征:中央集权指令性计划,发展重工业

(三)成就: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2.体制转轨时期的计划转型阶段(1981-2000)

(一)“六五”至“九五”计划,计划向市场转轨

(二)管理转变:指标、方式、决策机制

(三)成效:GDP增长,宏观调控体系成熟

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划现代化阶段(2001至今)

(一)“十五”至“十四五”规划,新型规划体系

(二)定位升级:国家治理工具,“五位一体”布局

(三)制度创新:指标分类、新发展理念、规划体系

4.投资机会演变逻辑

(一)“十五”:经济结构调整,周期性行业与金融行业

(二)“十一五”:装备制造与消费升级,高端制造与消费龙头

(三)“十二五”:服务业与“互联网+”,科技与现代服务业

(四)“十三五”:供给侧改革与绿色经济,新能源等新兴赛道

(五)“十四五”:创新驱动与双循环,硬科技等新质生产力

第二讲继往开来——“十四五”收尾与“十五五”开局

一、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1.“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领域的三项突出成就

(一)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民生保障与安全韧性构筑社会发展坚实根基

(三)高水平开放与全球治理贡献彰显大国担当

2.从“十四五”中期评估来看有待加强的领域

(一)科技创新领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与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能源结构惯性依赖与转型成本压力

(三)民生保障与产业升级面临结构性矛盾

二、“十四五”末期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增速

(一)中国经济增速的历史变化与未来预测

(二)日韩经济增速与人均GDP关系的国际对比经验

(三)“十五五”规划经济增速目标的两种可能情景

2.消费与投资的平衡协调

(一)2024年消费市场的现状及结构性特征

(二)2025年提振消费的政策举措及效果展望

(三)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3.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

(一)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成就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的关键发力点

4.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核心要义

(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内容

(三)“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5.国民收入分配

(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及初步成效

(二)再分配调节作用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三)“十五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建设方向

6.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三重压力”

(二)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应对人口问题的政策建议与趋势展望

第三讲展望未来——“十五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一、 国资国企改革形势分析

1.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企改革

2. 加强与改进国有经济管理

3. 国有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4.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5. 央企考核权重变迁与“一利五率”核心要点解读

6. 建设一流的四个专项行动

二、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理解与思考

1. 深化提升行动与以往的国企改革有何不同?

2. 新征程对国资国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 什么是现代新国企?——现代新国企画像

(一)发展方式新

(二)公司治理新

(三)经营机制新

(四)布局结构新

4. 怎样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三、 新《公司法》公司治理方面主要修订变化

1. 公司法的修订与公司治理

(一)公司法的历次修订的重心

(二)历次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成效

(三)中国公司治理突破的方向与出路

2. 监事会设置的自主选择

(一)立法根据与条款设计

(二)从法定必设到自主设置

3. 股东知情权与查账权

(一)股东知情权的意义

(二)新《公司法》的突破

4. 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制

(一)控股股东滥用权利时的股权收购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忠实、勤勉义务

(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侵权责任

5. 经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

6. 董事、高管责任的强化与精准问责

(一)股东出资催缴的赔偿责任

(二)股东抽逃出资的连带赔偿责任

(三)违法提供财务资助的赔偿责任

(四)董事、高管侵权连带赔偿责任

四、 “十五五”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与实施

1. 中国特色央国企公司治理结构

(一)治理主体分工与权责

(二)股东会中心主义vs董事会中心主义

(三)董监高任职资格与兼任、兼职规定

(四)董事会建设与运行

(五)经理层的职责与改革

(六)监事会的职能与改革

(七)党的领导与党组织融入治理

(八)职代会的功能与定位

(九)ESG体系下公司外部治理

(十)“三重一大”与公司治理

2. 公司治理机制

(一)决策机制——把会开好

(二)协商机制——民主协商

(三)授权机制——提高效率

(四)激励约束——提质增效、压实责任

(五)制衡机制——工作闭环

3. 管资本模式下的集团管控

(一)管资本的逻辑与淡马锡模式

(二)管企业与管资本的区别

(三)集团管控模式:从股权控制与职能定位角度

(四)参股企业的管理

(五)差异化管控模式

(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两类公司的功能定位

4. 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操作实务

(一)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体系

(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工作流程

(三)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层级与规划

(四)公司治理制度文件的规范性要求

(五)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六)董事管理制度示例——外派董事

(七)不设监事会下审计委员会日常运作解析与职能分工

五、 国有企业董监高任职能力提升与要求

1. 董事监事履职履责能力的提升

(一)董事履职履责能力的“冰山模型”

(二)董事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2. 新时代国有企业董监高履职履责的十大能力

(一)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

(三)财务知识与投资融资能力

(四)重大经营活动的管控能力

(五)重要人才选用的激励能力

(六)企业重大风险的防范能力

(七)相关行业的市场认知能力

(八)职业道德与自我约束能力

(九)成熟自信的沟通协调能力

(十)持续不断的学习创新能力

3. 董监高履职及风险防范

(一)董事的管理与评价

(二)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方式

(三)违规经营投资责任

(四)董监高的义务与勤勉义务

(五)新公司法董监高追责前提和免责规定

课程总结

授课老师

来寂则 多年央企金融机构高管任职经历

常驻地:深圳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资本市场、热门产业发展展望》 《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分析与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股权投资方法论与风险控制》 《新《公司法》框架下的股权设计应用实战》 《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融资与资本战略》 《焕发企业生机:动态合伙与股权激励制度实战》 《全面注册制时代IPO上市与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 《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

来寂则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