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吴孟恩
常驻地: 石家庄
擅长领域: 国学应用 儒家

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 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大学》,原为《礼记》中一篇,宋儒朱熹择其单独成篇,位列“四书”之一,其“修齐治平”等之精神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大学》号称至刚至阳之经,长期诵背,有长养正气之效,加之理解,更能体会这部经典奥妙之义。

《大学》提出的“三纲”、“七证”、“八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本课程,将带学员了解《大学》的前世今生,对经典内文有深入理解,了解修身内涵,长养浩然正气,使之对学员生活、工作、学习有所裨益!

课程收益

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

理解修身的内涵,对“三纲八目”简单理解

运用《大学》对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加以指导

针对人群 企业中层、基层员工,高校师生,国学爱好者等

课程时长 1天

课程大纲

一、初步认知——了解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特有的思维

2.中华文化的构成:儒家、道家、佛家(汉代以后)等诸子百家

3.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

4.儒释道三家的是非观:明辨、调和、泯灭

5.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

6.儒家文化的传承: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二、背景简说——《大学》的前世今生

1.出处:《礼记》中一篇

2.作者:相传为曾子

3.演变:古本《大学》与宋本《大学》

4.解读:唐代郑玄、孔颖达、宋代朱熹、近代王文锦、南怀瑾

5.意义:至刚至阳,诵背则长养正气,修齐治平,研习则人生通达

三、三纲、七证、八目——《大学》说什么

1.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小贴士:此三纲非彼三纲——三纲五常与三纲八目

(1)明明德做何解?缘何有明德与明明德之争?生活中如何“明德”

(2)亲民还是新民?工作中何时“亲”,何时“新”

(3)至善之境到底为何境?浅谈“扶不扶”“座霸”“打老师耳光”等社会乱象

2.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1)知:基本素质、基础修养

(2)止:明确目标和理想

(3)定:明确的志向与坚定的信念

(4)静: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内心平静

(5)安:安于现状、安守本分、不怨天尤人

(6)虑:思虑谨慎 处事周全

(7)得:心得、学习体会、工作经验、道理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格物:格物格什么?王阳明格竹之悟,工作中的“格物”

(2)致知:你真的知道吗?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理念,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3)诚意:诚为商本,诚意即毋自欺,慎独之道。工作中可有操守?

(4)正心:为何生活中往往不得其正、烦恼不尽?

(5)修身:天子庶人,修身为本,领导员工,修身为第一要义

(6)齐家:齐家之道,五伦圆满

(7)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家仁则国仁,家让则国让,部门和谐则公司和谐

(8)平天下:教也者,上所施,下所孝也。企业盛则社会盛,国盛而天下盛。

小结:大学的内圣外王修炼之道

四、拨云见日——从《大学》看财富、义利、修养

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4.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5.言悖而出者,必悖而入;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

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7.国不以利为例,以义为利

五、修正伦常——《大学》之道与修身齐家

1.《大学》与为人之要

仁、义、礼、智、信

2.《大学》与处事之要

温、良、恭、俭、让

3.《大学》与齐家之要

五伦关系解读: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军敬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4.大学之道与新时代国人实践

立志、勤学、修德、明辨、笃行

授课老师

吴孟恩 河北省儒学会副会长

常驻地:石家庄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吴孟恩品读〈西游记〉》 《国学、企业高能高效之路》 《五福人生》 《修己安人、中国人的管理》 《企业识人用人之道》 《<论语>治企》《传统儒家经典解读》 《国学启蒙教育》 《国学、学生高分高能之路》 《青年中国说?、谈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博文通才、中国人的教育》《认识传统文化》 《阴阳五行、中国人的文化源泉》 《内圣外王、中国人的修身智慧》 《天人合一—中国人的存养之道》 《五福人生之五味心药》

吴孟恩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