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已明确写入了新版《安全生产法》,这就意味着今后实施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仅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科学的方法、模式,而且也已成为今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循的红线、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企业不仅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在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更是存在着由于基本概念混乱、基本界面不清等原因,所造成的对双重预防机制存在这样或那样不正确的认识,导致重复做相同、相近工作,徒劳无益,严重制约了双重预防机制作用的发挥。最近人大副委员长郑建邦在《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双重预防机制问题突出!
本课程针对上述有关的问题而研发,旨在通过本课程培训,帮助学员对有关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名称、术语)、基本理论有一个正确认识,能够厘清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界面的划分,能够正确理解并真正做到“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而达到通过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本课程曾在应急管理部给部领导做过宣讲,得到好评。
【课程收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让参与培训人员由浅入深地:
▪ 学习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名称、术语);
▪ 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概念,事故致因机理,事故发生内因、外因等;
▪ 清楚明白双重预防机制的由来、机理;
▪ 清楚明白隐患预防的充分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 掌握双重预防之风险管理关键环节:辨识、评估、控制与评审的要领;
▪ 掌握双重预防之隐患预防、排查与治理各环节内容。
【课程对象】
企业领导干部、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一线员工等。
【课程时长】
0.5-1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战方法+课堂练习(线下课)
【课程特色】
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大量实战案例,案例接地气、最佳实践可嫁接性强、方法好落地
【课程大纲】
本课程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双重预防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实施双重预防机制?
1、政策法规要求
a) 《安全生产法》第4条、第41条法定责任
b)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2、基本概念
a) 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区别与联系
b)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逻辑(风险管控→隐患治理→事故预防)
c) 安全风险管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
d) 隐患排查治理---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
案例: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前后对比
第二部分:危害因素、危险源、隐患以及风险之间到底是是什么关系?一招搞定!
1、Hazard相关概念梳理整合与类型划分
2、危害因素、危险源与隐患相互关系
案例:因概念不清导致的典型问题案例
3、危害因素与风险之关系
讨论:“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4、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胡月亭老师对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概念梳理整合与类型划分,科学合理、清晰明了,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应急管理部领导认可,相关术语已进入国家标准。
第三部分:引发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把它们查找出来?
1、什么是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意义
案例:一起淹溺事故原因分析
2、几种典型的危害因素辨识方式方法
a) FTA:事故树分析
b) ETA:事件树分析
c) WI:故障假设分析
d)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e) PHA:预先危害分析
f) JSA/JHA: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危害分析
g) BS:头脑风暴法
h) HAZ▪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
i) SCL:安全检查表法
3、 危害因素辨识技巧
a) 作业活动辨识:工作安全分析(JSA)
b) 设备设施辨识:(FTA)
c) 工艺流程辨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P)
d) 传统设备、工艺、技术、活动等辨识:未遂事故与事故、事件法
e) “四新”辨识:头脑风暴法(BS)
f) 一线员工使用:安全检查表(SCL)
4、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练习:更换轮胎危害因素辨识
第四部分:找出这么多危害因素都要控制吗?怎样才能够控制住呢?
1、风险评估的原理与意义
讨论:什么人能够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的原理及其典型的风险评估方法
a) LEC法;
b) 评价矩阵法。
3、 风险评估注意事项
a) 注意勿陷于“朗佛德”陷阱
b) 引用事故发生可能性统计数据问题
思考:为什么会陷于“朗佛德”陷阱?怎样避免“朗佛德”陷阱?
c) 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
本部分将讲述风险评估的原理,几种典型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以及如何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等等。
第五部分:防控措施五花八门,风险究竟如何控制?措施应该怎样选择?
故事:观虎风险控制
1、 风险削减与控制的几种典型方法
a) 消除;
b) 替代或减少;
c) 工程控制;
d) 管理控制;
e) PPE。
2、选择控制方法的优先次序
3、几种典型方法与现行控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控制措施“副产品”问题
本部分将讲述风险削减与控制的几种典型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优先次序,介绍这几种典型方法与现行控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厘清当前诸多防控措施类型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做好防控措施的优先于制定,等等。
胡月亭老师在世界500强排名第4位的中国石油(我国最早引入风险管理的企业),从事安全风险管控工作20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洋为中用”探索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广受企业赞誉,被誉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引领者”。
第六部分: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怎么进行排查治理?
1、 隐患分类标准
a) 基础/现场/专业管理类隐患
b) 一般隐患与重大隐患判定
讨论:隐患的实质是什么?
2、 排查方法与流程
a) 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的组织
b) 信息化工具应用(手机APP扫码排查演示)
思考:隐患排查与危害因素辨识有什么不同?
3、 闭环管理
a) 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标、定责、定验)
b) 典型隐患治理案例分析
第七部分:如何才能做好双重预防?有什么保障措施?
1、责任体系构建
▪ 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职责划分
2、考核激励机制
▪ 安全积分制;
▪ 隐患举报奖励
案例:某企业隐患举报奖励前后变化
3、持续改进方法
▪ PDCA循环在双重预防中的应用
课程总结
本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学员对象,结合其具体工作实践,进行针对性讲解。
授课老师
胡月亭 曾任:中国石油总部安全环保部HSE体系处处长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