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和祐国际医院作为佛山顺德地区新建的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其管理团队多由公立医院资深专家转型而来,面临从“事业单位逻辑”向“企业化经营”的跨越挑战。在公立体系中积累的医疗专业经验,难以直接适配民营医院对成本管控、绩效激励、合规风控的精细化要求,尤其在DRG支付改革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成为决定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
本课程深度结合医疗行业特性与企业管理逻辑,针对“专家型管理者”的转型痛点,聚焦绩效体系重建、业财融合落地、合规风险防范三大刚需。通过植入民营医院已验证的管理工具与实战案例,帮助管理者快速构建“患者安全+成本可控+团队激活”的协同思维,破解开业初期资源整合与长期盈利模式设计的双重难题,为医院从生存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期提供管理动能。
【课程收益】
▪ 思维转型:掌握企业化管理的核心逻辑,实现从“医疗专家”到“经营管理者”的思维破局;
▪ 工具落地:获得5套医疗场景专用管理工具(如绩效双维度指标卡、临床路径成本关联图),快速提升人效与财效;
▪ 风险防控:建立符合民营医疗特性的合规机制,规避采购、财务、人力领域的常见法律风险;
▪ 资源整合:学习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方法,平衡医疗质量与运营成本,推动科室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
▪ 长效赋能:通过“管理工具包+线上急诊室”持续支持,确保知识转化为实际管理行为,助力医院平稳度过开业磨合期。
【课程对象】
管理层,包括管委会、科室主任、职能部门干部、护士长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上午模块: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绩效管理与人才激活实战
痛点1:如何设定既符合医疗质量又满足企业效益的绩效目标?
公立医院KPI与企业化目标的冲突根源
▪ 案例:某民营医院“手术成功率达标,但耗材成本严重超标”
▪ 工具:医疗场景SMART目标改造表(区分临床指标与经营指标)
▪ 方法:将DRG病种成本纳入科室考核权重
痛点2:科室内部“论资排辈”,如何建立公平的贡献评价体系?
公立体制职称导向与民营机构价值创造的矛盾
▪ 案例:高年资医生门诊量低但占据优质资源
▪ 工具:医护岗位价值评估矩阵(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成本控制三维度)
▪ 方法:BSC平衡计分卡在护理团队的权重分配演练
痛点3:跨部门协作互相推诿,如何用绩效机制打破壁垒?
流程断层导致的效率损失(如检验科与门诊部时效纠纷)
▪ 案例:影像科报告延迟引发投诉的考核责任划分
▪ 工具:内部客户服务承诺书模板(量化交接标准与奖惩条款)
▪ 方法:设计“流程绩效积分池”实现跨部门利益绑定
痛点4:年轻骨干流失率高,非HR管理者如何有效留人?
公立编制吸引力与民营灵活激励的博弈
▪ 案例:90后医生因科研资源不足离职的深层需求分析
▪ 工具:医疗人才留任四象限诊断图(职业发展、薪酬、文化、工作负荷)
▪ 方法:搭建“临床-管理-教学”三通道晋升体系
痛点5:绩效反馈引发冲突,如何与高权威专家沟通?
技术型管理者常见的沟通雷区(如直接批评主刀医生)
▪ 案例:外科主任因绩效面谈情绪爆发事件复盘
▪ 工具:BIC医疗话术转化表(将“问题”转化为“患者安全风险提示”)
▪ 演练:用“手术复盘逻辑”进行绩效改进对话
下午模块:非财务管理者的业财融合与风险管控
痛点1:如何让科室主任从“花钱能手”变成“经营能手”?
公立“预算用完即合格”思维对民营机构的危害
▪ 案例:采购高端设备后使用率不足30%的沉没成本
▪ 工具:科室投入产出比速算模板(含设备折旧、人工、耗材变量)
▪ 方法:零基预算编制法在药剂科耗材管理的落地步骤
痛点2:DRG/DIP支付下,如何平衡医疗质量与成本?
病种成本超标对医院利润的致命影响
▪ 案例:剖宫产病例因超标耗材导致亏损的穿透分析
▪ 工具:临床路径成本关联图(标注可变成本关键控制点)
▪ 方法:建立“医生-护士-采购”三方成本管控小组
痛点3:看不懂财务报表,如何快速抓住管理重点?
医疗管理者必备的5张核心报表解读
▪ 案例:从现金流量表发现某科室应收账款危机
▪ 工具:财务健康度雷达图(现金流、毛利率、周转率等指标可视化)
▪ 口诀:“三看两比一追问”快速诊断报表异常
痛点4:采购环节频踩红线,如何规避合规风险?
民营医院特有的灰色地带(如设备回扣、试剂虚标)
▪ 案例:某医院因供应商返点被卫健委处罚事件
▪ 工具:采购决策树状图(含合规审查、比价、审计追踪节点)
▪ 方法:运用“四眼原则”重构审批流程
痛点5:资源争夺激化矛盾,如何科学分配有限资源?
床位、手术室、医护人力等核心资源的分配逻辑
▪ 案例:ICU与产科争夺呼吸机的多维度博弈
▪ 工具:影子定价模拟器(量化资源使用效益优先级)
▪ 沙盘推演:基于急诊量波动的弹性排班资源配置
授课老师
许秀清 曾任万达集团人力行政总监
常驻地:成都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