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德鲁克管理体系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三门课程组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 的是“人”的修养;《管理的实践》讲的是“机制”的设定。只 有高尚情操的人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结合,管理才有可能成 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必须秉承《创新与企业 家精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基业长青。 以上三门课程不但充 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三大特点: 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而且也构建了德鲁克管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本课程是基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由德鲁克的嫡传弟子那国毅教授研发和讲授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文版是由那国毅教授审订的。 本课所讲 授的管理实践被全世界各个行业的管理者所广泛使用, 从美国通 用电气公司的杰克 · 韦尔奇到中国海尔的张瑞敏和华为的任正非 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践行者。
杰克 · 韦尔奇说: “1981 年,我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 ·德鲁克。通用电气的 相关业务要么是业内第一位或第二位的位置, 要么就退出这一领 域。 ”张瑞敏说:“我们于 1988 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 胜许多优势大厂, 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 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 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进而提高管理者的 素质和企业的绩效。 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有目的学习 和提升以下五项修炼。它们分别是:
1. 时间管理
2. 重视贡献
3. 用人之长
4. 要事优先
5. 有效决策
以上五项管理技能是必须通过做事和不断实践而习得的。
学习对象: 企业家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教学目标: 系统学习并实践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教学方式与课时安排:本课程采取面授方式, 包括教授讲解、案
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战分享、 管理工具、 知行合一、课后实践。 课时安排: 12 小时(2 天) 本课采用“以学员为中心教学法” ( Leaner-centered Approach)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综述: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什么是卓有成效
▪ 谁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 知行合一
▪ 案例讨论 1 :吉姆 ·柯林斯与彼得 ·德鲁克
第二部分 时间管理
▪ 为什么要管理时间
▪ 时间的三大特点
▪ 时间管理的四个步骤
▪ 界定使命
▪ 记录时间
▪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 统一安排时间
▪ 有效会议三步曲
▪ 时间管理的模型
▪ 德鲁克是如何实践时间管理的
▪ 时间管理的三个关键问题
▪ 知行合一
▪ 管理工具 1 :时间记录表
▪ 管理工具 2 :有效会议的三个工具
▪ 管理工具 3 :清晨六问,静夜六思
第三部分 重视贡献
▪ 重视贡献,强调责任
▪ 树立价值观
▪ 我能贡献什么
▪ 什么是白莉安原则
▪ 组织绩效的三个方面
▪ 最重要的五个问题
▪ 知行合一
▪ 案例:梅奥诊所的价值观
▪ 案例: ServiceMaster 的目标
▪ 管理工具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自我评价工具
▪ 案例讨论 2 :把握职业发展的五个准则
第四部分 用人之长
▪ 用人之长
▪ 组织的目的
▪ 诚实正直的品德
▪ 如何管理上司
▪ 如何得到上司的支持和信任
▪ 有效沟通的四项基本原则
▪ 有效沟通的七个关键问题
▪ 知行合一
▪ 案例讨论 3 :管理上司之道
第五部分 要事优先
▪ 什么是要事
▪ 专注机会
▪ 摆脱昨天
▪ 确定优先顺序的四项基本原则
▪ 成功管理者的四个特征
▪ 知行合一
▪ 案例:杰克 · 韦尔奇有计划的放弃
▪ 案例:德鲁克给那国毅论文的批语
▪ 案例:荒野上的先知
第六部分 有效决策
▪ 何谓决策
▪ 有效决策的五个步骤
▪ 边界条件
▪ 决策不是在掌声中做出的
▪ 有效决策的底线
▪ 谁对决策的执行负责
▪ 人事决策的五个步骤
▪ 如何协助知识工作者取得绩效
▪ 知行合一
▪ 案例讨论 4 :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
第七部分 总结 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 必要的程序
▪ 期待的结果
▪ 跨部门合作的良药
▪ 个人与组织双赢
▪ 管理者的品格
▪ 领导素质
▪ 职业道德的准则
▪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 知行合一
▪ 案例讨论 5 :德鲁克的七项经历
6. 核心教材 :1、那国毅编写的讲义(由 PPT 和 Word 文档组成) ;
2 、文章 1:“实践德鲁克“ (作者: 那国毅)
7. 课程效果:通过系统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修炼:时间管 理;重视贡献;用人之长;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成为卓有成效的 管理者,进而为企业的绩效和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德鲁克为中国管理者致辞
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是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 如何管理, 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 也知道如何去激励 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 不可能依赖进口。 即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 权宜之计, 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 养的管理者, 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 化、社会和环境中。 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授课老师
那国毅 中国人民大学德鲁克EMBA教授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