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那国毅
常驻地: 北京
擅长领域: 领导力 运营管理

课程介绍:

德鲁克管理体系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三门课程组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 的是“人”的修养;《管理的实践》讲的是“机制”的设定。  只 有高尚情操的人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结合,管理才有可能成     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必须秉承《创新与企业  家精神》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基业长青。  以上三门课程不但充  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三大特点: 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  性 ,而且也构建了德鲁克管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本课程是基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管理 的实践》和德鲁克 65 年的管理智慧,由德鲁克的学生那国毅教 授研发和讲授的。《管理的实践》 一书中文版是由那国毅教授审 订的。《管理的实践》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的出版标 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德鲁克把该书称之为 “管理的 宪法”。本课旨在通过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的基本原理和 准则,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绩效,  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和绩效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  是否长存的惟一有效优势。 任正非 要求华为全体干部学习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一书。

学习对象: 企业家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教学目标: 本课程结合基业长青公司的管理实践和中国企业的鲜活案例,  为管理者提供德鲁克管理体系和可操作的方法。

教学方式与课时安排:本课程采取面授方式,  包括教授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战分享、 管理工具、 知行合一、课后实践。 

课时安排: 12 小时(2 天)  本课采用“以学员为中心教学法” ( Leaner-centered Approach)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使命管理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 深刻理解管理的本质

▪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 职业经理人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准则

▪ 基业为何长青

▪ 企业与企业的目的

▪ 企业为什么需要使命

▪ 如何界定企业的使命

▪ 阿里巴巴的使命、远景、价值观

▪ 知行合一

案例讨论 1: 管理就是承担责任

案例讨论 2 :一块玻璃背后的信仰

第二部分 管理企业     (经营之道)

▪ 德鲁克事业理论的三个假设

▪ 德鲁克事业理论的四大特点

▪ 企业的八大目标

▪ 我们的事业什么

▪ 谁是我们的客户

▪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 德鲁克的新五问

▪ 百年企业的三条经验

▪ 2021 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 知行合一

案例讨论 3 :定位:企业的盈利之基

案例讨论 4 :丰田创新之道

案例讨论 5 :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部分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管理技能与如何培养员工领导力)

▪ 三个石匠的寓言

▪ 谁是管理者

▪ 管理者五项工作

▪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 如何培养员工的领导力

▪ 知行合一

管理工具:目标管理、自我控制与绩效考核

案例讨论 6:HP 公司的目标管理

第四部分   管理员工和工作     (管理技巧与领导艺术)

▪ 如何激励员工

▪ 知识员工管理

▪ 知识员工的三大特点

▪ 高效授权的四种形式

▪ 如何安排团队工作

▪ 如何协同团队工作

▪ 如何激励团队

▪ 授权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方案

管理工具:高效授权(领导风格测试)  

第五部分 未来的管理者

▪ 未来管理者的七项新任务

 核心教材:

1、那国毅编写的讲义(由 PPT 和 Word 文档组成)

2、文章 1:  “实践德鲁克”(作者:那国毅)  ;文章 2:“事业理论: 企业灵魂“(作者:那国毅)  ;文章 3:  “学管理,  讲德语” (作者: 那国毅)

 课程效果:构建管理语言;统一管理思想;达成组织目标;实现个人价值

大师的评价: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坦言,  “我们也发现, 我们的研究和德鲁克的著作深深契合, 事实上,  我们对德鲁克的 先见之明深为敬佩。研读他的经典之作,像 1946 年出版的《公 司的概念》,  1954 年出版的 《管理的实践》,  1964 年出版的《成 果管理》,你会深深叹服他遥遥领先今日管理思潮的程度。事实 上,在我们做这个研究时, 遇到很多深受德鲁克作品影响的公司, 惠普,  通用电气,  宝洁,  默克,  摩托罗拉和福特只是其中几家而 已。”

授课老师

那国毅 中国人民大学德鲁克EMBA教授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德鲁克管理思想精髓解析》 《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管理者》 《卓越领导力》 《21世纪管理者的新挑战》 《创新管理》 《管理的实践》 《知识员工管理》

那国毅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