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学制一年半,共计12+1次课程,每次2天学习+1天社群活动
开课时间: 2024-11-16
学费: 168,000元
上课地点: 清华科技园
咨询: 13439064501 陈老师

北清经管2025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于202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主题为“逆势增长5.0”。论坛汇聚了1800余位政商学界精英,包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知名经济学家黄奇帆、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中化集团原董事长宁高宁、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清华控股原董事长徐井宏、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科技部原副部长张景安、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洛可可董事长贾伟、熊猫传媒董事长申晨等。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探讨了经营、品牌、战略、资本等核心议题,为企业家学员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此次论坛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发表题为《塑造企业新优势》的演讲,深入剖析了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并提出了五大策略以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用新质生产力取得战略优势,用经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用并购重组取得发展优势,用良性竞争取得价值优势,用双循环取得市场优势。

此外,他还为民营企业家“走出去”提供了六条实用建议,助力企业成功出海落地。这场仅60分钟的精彩演讲,不仅内容丰富,更蕴含着众多宝贵商机。


以下是宋志平老师在此次演讲中的核心观点:

(演讲中蕴藏多个重要指向信号,建议认真阅读此文。)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期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重申了稳中求进的基调,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升消费的政策、稳楼市稳股市的政策,以及防范风险等。政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明年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企业也应该稳步求进,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防范风险。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在上行的时候,能够挣大钱、热钱、快钱,企业走得快一点;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企业就得少犯错,不犯错。先不败而后求胜,这就是稳的意义。然而,“稳”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进取和作为,才能持续发展。

这种情况下,从一个企业角度来讲,我们要能科学地分析形势,找出我们自己的成长点。我认为,在2025年,我们企业都要着手来塑造新的优势。过去我们是有优势的,比如我们曾经有低成本的优势,曾经有制造业的性价比的优势。但在当前形势下,这些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优势。




用新质生产力取得战略优势

图片


每一次经济出现危机或困难时,我们都是通过创新走出来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我们走出经济困难的关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从三个方面:

1、数字化、绿色化来改造传统产业

我做上市公司协会会长,这5年多去了4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从这500多家企业去看,很多传统的制造业这些年都在大力的推进智能化改造,就是自动化加上数字化,同时推动绿色发展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是我们的经济支柱,占整个制造业的80%。因此,我们的新质生产力,我们的创新,应该促进我们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

2、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我们应该积极布局和投入,打造新的增长点。例如,电动车、光伏等都是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往往与我们过去的传统制造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我们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进行第二曲线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所以我们对央企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超过50%的业务量。💡

3、提前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来源。我们需要提前布局,紧密结合学校、研究院和企业,打造连续创新的策略。这包括原始创新等重要方面。例如,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都是未来产业的代表。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任何一个困难都是靠创新和新的生产力走出来。



用经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

图片

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这里特别强调了“经营管理”,而不仅仅是“管理”。这是因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目的是取得效率;管理是正确的做事,目的是提高效率。

在当前高科技新经济迅速迭代的背景下,经营决策变得尤为重要。而经营决策时,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经营者的角色就变得至关重要。经营者需要有正确的选择能力,确定决策的正确性。同时,管理也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的方法。例如,日系企业的5S管理、丰田的零库存管理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管理方法。

在中国建材时,我总结了“三精管理”:组织精简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这些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用并购重组取得发展优势

图片

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自我滚动发展,有时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做大做强。这不光要衡量我们创造资源的能力,更多要衡量我们重组、整合资源的能力。在中国建材和国药两家央企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才能把两个“草根央企”,从20亿的收入做到4,000亿,从300亿的收入做到2,500亿,再到7,000亿。这样的例子在全球范围内也不胜枚举,例如摩根对美国钢铁行业的整合,以及美国石油产业的并购重组等,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集中和效率提升。

对于中国而言,4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体量不断壮大,企业数量激增,公司制企业现有45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8000多万家,而今年仅有97家IPO,当前上市公司总数已达5370家,其中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仅有117家,超过百亿市值的有3000多家。这么多企业用户的资源,意味着大量企业存在并购重组的空间和需求。一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需要走出困境,就可以通过并购引入一些高科技的新经济的企业来改进提升。最近证监会也出了并购6条,增加了并购审批的包容度,而且支持大家跨行业并购。💡

因此,并购重组有四大优势,第一,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靠并购成为行业龙头;第二,有利于改造现有的上市公司;第三,有利于让新兴产业,通过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第四,有利于增加行业集中度,减少这个行业的竞争人群。

然而,并购重组并非易事。从全世界来看,并购的成功率不是那么高,现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50%。因此,企业也需要通过经营意识,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1、并购必须符合企业战略

我们不能盲目并购,而是要根据企业的产品、战略来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购要突出效率原则,衡量并购是否成功要看是否赚到了钱、是否提高了效率。

2、整合是关键,是并购成功的保证

并购后的整合是最难的环节。整合包括业务整合、机构整合、市场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等方面。其中,文化整合尤为重要。据统计,70%的并购未达到商业预期,其中70%是因为文化融合失败。因此,文化整合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用良性竞争取得价值优势

图片

良性竞争是市场的灵魂,但竞争有好坏之分。好竞争就是良性的竞争,有序的竞争;坏竞争就是恶性的竞争,和无序的竞争。良性竞争创造价值,恶性竞争毁灭价值。

我们需要把握好竞争的度。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行业自律是解决恶性竞争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业工会可以发挥行业自律和反对外来倾销的作用。💡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为行业利益之争,覆巢之下无完卵。去年初光伏组件1.8元/瓦,现在0.65元/瓦,最近刚刚投标0.45元/瓦,当价格到达0.45元/瓦的时候,整个行业都没法做。去年和前年大赚钱的一个好行业,顷刻之间出了问题。因此,作为供应商,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定价,合理定价,避免价格战导致利润损失。

在过剩经济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放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是需要通过稳定价格、保量甚至减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走向蓝海、走差异化、细分化、高端化、品牌化的道路来增加利润。例如,香港某钢铁企业只做高端汽车钢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用双循环取得市场优势

图片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坚持双循环战略。中国的很多资源还匮乏,对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依赖进口,大豆一共需求8600万吨,我们要进口6000万吨。同时飞机等航空工业、高端制造业也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中国需要大量的外汇3万亿美金储备来保障经济安全。为了维持外汇储备水平,中国必须出口大量的机电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实施双循环战略,即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深耕国际市场,不能丢掉它,而是要做得更加精细和专业。

民营企业的出海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尤其是民营的制造业大出海。💡尽管这是因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内卷倒逼出来的,但实际上是企业成长的逻辑到了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我们也会逐渐的扩张,也会从本土化公司进入到跨国公司,这是个必然的趋势。

今天我们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假以时日,十年左右,全世界将到处都是中国企业的国家,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特别能战斗。

图片

但是企业出海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我罗列了6个问题:

1、总结经验教训,审慎投资

总结过去“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多调研,不轻易投资,多花点差旅费围着地球多转几遭,再去投资也不迟。

2、做好数据管理,处理好国内外业务关系,把握研发核心

我们的企业往往有海外业务也有国内业务,我们要把关键零部件技术放在国内,要把一些系统集成板块放在国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它真正双循环起来,实现国内外业务的良性互动。

3、抱团出海,合作共赢,打造产业园

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主机厂带动配套厂,还可以打造一些产业园,像泰国的罗勇工业园,像印尼的青山工业园,像埃及的泰达工业园,像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

4、避免内卷,因地制宜

中国的企业出去以后要合作,千千万万不要玩内卷。因地制宜选好友好的国家,友好的地区。

5、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中国企业出海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最重要,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更重要,出门在外多长几个心眼,多几双眼睛,最好是把钱挣来人也要回来,钱就能够把人也挣回来。

6、站在道德高地,树立良好形象

今天中国是世界的工厂,明天世界到处都是中国的工厂。

我们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做起。在“出海”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道德责任。我记得在2005年,我跟随习总书记到南非参加中非大会时,习总书记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我认为非常重要。我们要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当地人民做好事儿,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让他们都喜欢中国的企业,这恐怕是也我们走出去的重要一环。让全世界都喜欢我们中国企业,我们才能走进去长远地去做全球中国化的战略安排,这是非常之重要的事情。

最后我想2025年来临之际,在这里送给企业家几句话:

既要正视困难和压力,也要看到机会和希望,坚定信心和勇气,不断适应变化,乘风破浪前进!

授课老师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