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 备课时满怀期待,讲课时反应平平,是否觉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银行特色的制度类、产品类、操作系统类的课,天生枯燥,如何讲好?
▪ 以前学到了各种方法,可现场状况根本不按照剧本走,怎么处理?
▪ 费尽心力呈现完一门课程,却被人称为“花架子”,委屈不委屈?
▪ 屈从于惯例,臊眉耷眼念完课件,却又感到良心不安,真实不真实?
▪ 如何改变一贯沉闷的培训惯性,让同事不再抵触内部培训呢?
▪ 有没有更新颖的培训方法,能让同事们耳目一新?
《银行内训师能力进阶培训》是在版权课程《银行高频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基础之上的升级版本,着眼于授课实际,带领内训师学员从底层逻辑出发,检视设计开发一门课程的全流程,补齐短板;同时对内训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学习对象】
▪ 培训管理者、有一定授课经验的银行内训师
【课程收益】
▪ 产出一批能力更强、更全面的优秀内训师
▪ 有效解决内部培训过程中的难题
【课程亮点】
▪ 理论创新:原创课程设计开发模型和一系列小模型
▪ 针对性强:直接解决银行高频课程的设计问题
▪ 操作性强:工具详尽、落地,可以直接套用
▪ 实战性强: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学习时长】
▪ 根据甲方需求而定,可提供时长在1天-4天之间的课程
【课程大纲】
上篇 温故与检修
千里始得足下土,贪功终须勤修补
第一章 “检修”课程价值
1、根据授课对象确定课程内容
2、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授课内容
3、筛选掉培训无法解决的问题
4、分解合适颗粒度的工具-工作任务分析法
5、筛选和评估主题的五个维度
第二章 “检修”教学过程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
2、利用恰当结构建立“逻辑势能”
3、聚焦问题的方法与实践——给学员一个关注你的理由
4、激活旧知的方法与实践——开场之后,别忘记“激活旧知”
5、应用新知的结构设计——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流程型结构
6、应用新知的结构设计——基于应用场景的要素型结构
7、应用新知的方法与实践——高效转化,确保员工学得会
8、融会贯通的方法与实践——让员工从行为升级为思维
9、以产品类课程为例
第一步:寻找应用场景——不是“知道”,而是“营销”
第二步:构建应用场景——找案例,编故事
第三步:嵌入产品知识——知识要在场景中出现
10、以制度类课程为例
第一步:筛选重点难点——只讲“不对的,不会的”
第二步:构建使用场景——事上见
第三步:引出核心内容
第三章 “检修”内容组织
1、内容是否能让学员听得懂——知识降维的方法
2、内容是否能让学员记得住——知识建模的方法
3、内容是否能让学员做得到——辅助工具的设计
4、内容是否能让学员用得上——知识价值的评价标准
下篇 知新与扩建
*该部分内容适合资深内训师或培训管理者,可在与企业沟通后,按需提供
第一章 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善企业的培训氛围?
1. 3类技巧,让员工成为培训的“主人”
2. 3类技巧,让培训值得员工翘首期盼
3. 3类技巧,为课堂营造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第二章 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设计,提升同事的体验感?
1. 场景-让学员置身于具体场景中
2. 设计-没有人会拒绝在有趣中学习
3. 体验-会场设计为学员提供强体验感
4. 参与-学员是演员,而不是观众
5. 共创-学员可不可以是创造者?
6. 激励-处处充满着“为成长喝彩”
7. 安利一些看似“出格”的设计
第三章 如何处理培训现场的棘手难题?
1、如何用最小成本提升同事们的培训体验?
2、怎样才能不尴尬地让内部培训现场活起来?
3、无法分组的会场,如何做好互动?
4、没有奖品的课堂,如何承诺激励?
5、如何做好翻转课堂?
6、年轻内训师如何搞定现场的老员工?
7、如何应对有领导在场的情况?
第四章 如何用引导式培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1、银行引导式培训的目标受众与适配课程
2、引导对于内训师的素质要求
3、引导的目标
3、常用引导工具介绍
5、体验引导
第五章 如何设计微剧本式课程?
1、“小于剧本杀,大于场景化”
2、剧本式课程的目标受众与适配课程
3、剧本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呼应
4、课程的故事化重塑
5、剧本框架的教学场景化设置
6、剧本与课程的四同步
7、学习模型与角色模型
8、小剧场的编写
9、授课通用流程
第六章 如何在业务场景中使用授课技巧?
建议场景一 金融夜校宣讲设计
建议场景二 厅堂沙龙宣讲设计
建议场景三 进企业活动宣讲设计
其他场景可自行选择
授课老师
许晓青 银行内训职业力培养导师
常驻地:威海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