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刘松
常驻地: 成都

从洽谈到清关的风险防控与效益提升

课程背景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制造业外贸面临 “谈得下订单,却输在履约端”的痛点:术语认知偏差:30%企业因误用贸易术语(如将FOB报成CIF),导致清关责任错配、成本失控;合同漏洞频发:关键条款(如验货标准、违约条款)缺失,引发质量纠纷或货款损失;合规暴雷高发:HS编码错误、认证缺失导致货物扣留(如欧盟CE标志不合规罚款超货值200%);清关黑箱操作:因单证不全/申报失误,日均滞港费高达$5000/柜,蚕食订单利润;风险链式传导:汇率波动+客户破产+物流延误形成“死亡三角”,企业被动承担损失。

本培训直击制造业从谈判到交付的全链条短板,构建 “术语-合同-风控-合规-清关”五维护城河。

课程收益

1. 掌握融合清关要素的谈判技巧:精准运用贸易术语(Incoterms®),明确买卖双方在运输、保险、清关责任与费用上的划分边界。在报价和合同中清晰、严谨地约定清关责任方、单证要求、滞期风险分担等关键条款。利用对目标市场清关规则的了解作为谈判筹码,提升专业形象和议价能力。

2. 精通商品归类与合规申报:掌握HS编码查找、确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规避归类错误风险。理解关键申报要素(材质、成分、用途、品牌等)的要求及重要性,确保单证信息准确一致。了解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特殊申报要求(如美国AMS/ISF,欧盟ENS)。

3. 有效规避目标市场准入壁垒:系统识别目标市场的强制性认证(如CE, FCC, FDA)、技术标准、标签和包装要求。了解主要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税政策及应对策略。掌握原产地规则(尤其是自贸协定如RCEP)及证书申请要点,合理利用关税优惠。

4. 构建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识别并评估从洽谈、生产、运输、清关到收汇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物流风险、政治风险、合规风险)。掌握信用证审核要点、多元化支付方式组合、出口信用保险运用等金融风控手段。制定针对清关延误、查验、退运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 优化单证管理与供应链协同:熟悉全套外贸及清关单证的种类、作用、制作规范及流转要求。建立高效的单证管理和内部协作流程,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掌握与货代、报关行高效沟通协作的关键点,提升清关效率。

6. 提升整体运营效益与客户满意度:通过精准清关预估和风险控制,减少额外成本(滞港费、查验费、罚款),保障订单利润。确保货物准时、合规交付,提升客户信任度和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更安全、高效、可预测的外贸业务模式。

能力维度

具体收益

贸易术语精控

掌握Incoterms® 2020责任边界图,精准选择术语(如DDP清关责任归属、FOB风险转移点)

合同条款设计

起草“防坑条款库”(验货标准、知识产权担保、不可抗力覆盖清关延误)

全域风控体系

建立“四道防线”:客户信用筛查+汇率锁定+物流备用方案+中信保理赔路径

合规防火墙

破解目标市场准入规则(如美国FCC、沙特SABER),掌握原产地证“关税减免密码”

清关零延误

输出3大工具:HS编码自查表+清关单证清单+应急联络矩阵(海关/货代/客户)

课程天数:1天,每天6小时  

课程对象:企业国际贸易人员,国际贸易销售人员,国际供应链及物流人员

课程方式:

- 授课形式:理论讲解 + 案例分析 + 实操练习 + 小组讨论 + 情景模拟  

- 课程工具:模板文件(合同、信用证、清关单据)、市场案例、政策动态

课程大纲

第一讲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一. 国际贸易概述:

介绍国际贸易的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及主要参与者。

二. 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

包括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如货物交付、运输、保险、结算等)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三. 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与惯例:

讲解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各国贸易法等。

四. 行业国际贸易的特点与挑战: 

大宗商品、长链条、高风险、强周期、政策敏感。

五. 国际贸易基本流程全景图:

1.交易前准备(市场调研、客户开发)

2.交易磋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

3.合同签订(核心条款概述)

4.合同履行(备货、运输安排、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

5.善后(争议解决)

六. 核心参与方及其角色: 

买卖双方、银行(信用证)、货运代理、承运人(船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商检机构、仓储方。

七.关键单证: 

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海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质检证、报关单等(作用及流转初步认知)。

八.谋定后动- 外贸战略与市场准入清关准备

1.全球贸易趋势与制造业机遇挑战

2.核心:目标市场深度调研- 清关规则先行

1)关键进口关税、增值税查询与计算

2)强制性认证、技术标准、标签包装法规解析

3)反倾销/反补贴税调查与应对

4)特殊监管要求(如FDA, CE, 能效标签)

3.利用自贸协定(FTA)及原产地规则(ROO)降低关税成本

第二讲国际贸易术语精读(Incoterms®2020)

一. Incoterms® 概述:

1.历史、作用、法律地位(非法律,是国际惯例)。

2.ICC制定与修订(2020版主要变化点)。

3.适用范围:仅涉及交货、风险转移、费用划分,不涉及所有权转移、违约后果、免责事项等。

4.结构:2大类(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 / 适用于水运)、4组(E, F, C, D)、11个术语。

二.核心概念深度解析:

1.“交货”(Delivery)的本质:风险转移的关键时刻。

2.“风险”(Risk)转移:货物灭失或损坏责任的转移点2。

3.“费用”(Costs)划分:运输、保险、关税、清关费等各项成本的分摊点。

4.“承运人”(Carrier)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尤其FCA, CPT, CIP)。

5.“运输终端”(Transport Terminal)与“目的地”(Place of Destination)的界定(DPU关键点)。

三.适用于任何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精讲:

1.EXW (工厂交货):卖方最小责任,买方最大责任。适用场景及风险(买方控制全程物流的能力要求)。

2.FCA (货交承运人):陆运/多式联运首选,“承运人”定义,交货地点(工厂/仓库/货运站)选择的影响,装货/卸货义务,单据要求。与FOB对比优势。

3.CPT (运费付至):运费承担方,风险转移点(货交第一承运人),保险安排。

4.CIP (运费和保险费付至):保险范围(最低险别),风险转移点,与CIF区别(运输方式)。

5.DAP (目的地交货):目的地指定点(通常为卸货港码头),卸货责任?风险转移点。

6.DPU (目的地卸货地交货 - 原DAT):大宗到港常用,关键变化(强调卖方负责卸货),风险转移点(卸货后完成交货),适用场景(港口仓库、堆场)。

7.DDP (完税后交货):卖方最大责任(含进口关税),买方风险。出口中较少用(买方清关能力)。

四.适用于海运及内河水运的术语精讲:

1.FAS (船边交货):装运港船边,风险转移点,适用性(特定大宗散货)。

2.FOB (船上交货):出口最常用之一! “船舷”概念废除!风险转移点(货物装上船),卖方装船义务,买方指定船/货代的风险管控(无单放货、费用纠纷),成本核算基点。

3.CFR (成本加运费):出口常用! 运费承担方,风险转移点(装运港装上船),保险安排(买方负责)。

4.CIF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出口常用! 运费+保险(最低险别)承担方,风险转移点(装运港装上船),“象征性交货”本质(交单≠交货),单据要求(保险单),保险不足额风险。

5.术语对比与选择策略:

关键维度对比:风险转移点、费用划分点、运输责任、保险义务、进出口清关责任。

五.贸易术语战略应用与成本拆解

1.制造业场景化选择指南:
1) 散货出口:FCA vs FOB 装卸费博弈
2)高关税市场:DDP条款下的完税成本测算模型
3)供应链不稳时:CIP多式联运保险覆盖设计

2.术语陷阱案例:FOB指定货代坐地起价、EXW下客户拒提货的破局方案

第三讲国际贸易术语应用与风险防范

一. 贸易术语与合同条款:

讲解如何在国际贸易合同中准确使用贸易术语,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术语使用不当导致合同纠纷。

二.风险识别与防范:

分析在使用各种贸易术语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如运输风险、保险风险、信用风险等,并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投保合适的保险险别、加强信用证审核等。

三.合同条款设计——制造业专属防护链

六大核心条款深度解剖:

1. 质量条款:技术参数公差范围+ 第三方验货机构锁定(如SGS)  

2.交付条款:联动Incoterms的交货期定义 + 清关延误责任归属  

3.支付条款:信用证“软条款”排雷清单 + 赊销(O/A)的抵押担保设计  

4. 违约条款:质量索赔计算公式+ 不可抗力覆盖范围(含港口罢工)  

5. 知识产权条款:防止代工产品在目的国被诉侵权 

6. 法律适用条款:规避仲裁地在对方国家的被动局面 

合同漏洞复盘:未约定模具归属导致客户转单、免费配件被征收反倾销税

四.合同谈判核心条款精讲与清关嵌入:

1. 价格条款(含清关相关费用分摊)

2. 质量、规格、包装条款(直接影响清关申报与查验)

3. 交货期与装运条款(衔接清关时效)

4.支付方式选择与风险平衡(信用证L/C深度审核)

5. 检验、索赔与不可抗力条款(涵盖清关受阻情形)

6.明确约定:清关责任方、单证要求/提交时限、滞期费承担

7. 跨文化沟通技巧与谈判策略

第四讲国际贸易结算

一.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

1.定义:信用证是银行(开证行)根据买方(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卖方(受益人)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保证。

2.核心功能:解决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它用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只要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付款(或承兑、议付)。

3.关键点:

1)单据交易:L/C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银行只负责审核单据的表面是否符合信用证要求(单证相符、单单一致)。

2)独立性:L/C是独立于基础买卖合同之外的交易。即使合同有问题,只要单据符合L/C要求,银行就得付款。

3) 条件性付款保证:付款的前提是提交相符交单。

二.UCP600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2007 Revision)

1.定义:UCP600是由国际商会(ICC)制定的一套关于跟单信用证业务的国际惯例。它不是一个法律,而是被全球银行和贸易界广泛接受并纳入信用证条款的规则体系。

2.核心作用:

1)提供统一规则:为信用证的操作、解释和各方的权利义务提供全球统一的标准,减少因不同国家法律差异引起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2)规范操作流程:详细规定了开证、通知、修改、交单、审单、付款/承兑/议付、拒付等各个环节的规则和时限。

3)定义关键术语:对信用证中常用的术语(如“装运”、“转运”、“银行工作日”、“相符交单”等)提供了权威解释。

4.关键点:

1)除非信用证明确排除或修改,否则UCP600自动适用于所有在其文本中表明受该惯例约束的跟单信用证。

2)最新版本是2007年修订版(UCP600),取代了之前的UCP500。

3)是处理信用证业务的“游戏规则”。

三. SWIFT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1.Telecommunication -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2.定义:SWIFT是一个全球性的、会员所有的合作社,提供安全、标准化的金融报文传输服务。

3.核心作用:在信用证业务中,SWIFT是银行间传递信用证开立、修改、通知、保兑、单据状态、付款指示等信息的最主要、最安全的电子通讯渠道。

4.关键点:

1)报文标准:SWIFT定义了专门用于信用证业务的报文格式,例如:

2)MT700/MT701:用于开立信用证。

3)MT705:用于信用证的预先通知(简电通知)。

4)MT707:用于修改信用证。

5)MT710/MT711:用于通知由第三家银行开来的信用证(转通知)。

6)MT730:用于确认收妥信用证(确认)。

7)MT732:用于通知单据已被接受(接受通知)。

8)MT734:用于发出拒付通知。

9)MT750:用于通知单据存在不符点(通常用于征求申请人意见)。

10)MT752:用于授权付款/承兑/议付(针对不符点单据)。

11)MT754:用于向偿付行索偿。

12)MT756:用于偿付通知。

13)安全可靠:SWIFT网络提供加密和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金融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4)高效快捷:极大提高了银行间处理信用证信息的效率,取代了过去的纸质电报和邮寄。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1.信用证是工具:它是国际贸易中用于确保付款的核心金融工具。

2.UCP600是规则:它规定了信用证这个工具应该如何运作,定义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操作标准。信用证文本中必须明确声明其受UCP600约束。

3.SWIFT是通道:它是现代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间传输信用证信息(开证、修改、通知、单据状态、付款指令等)和适用UCP600规则进行操作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通讯平台。

4.简单来说:

1) 你想用信用证(工具)来保证你的国际贸易收款/付款安全。

2) 为了让全球都按同样的规矩玩,大家都约定遵守UCP600(规则手册)。

3)银行之间快速、安全地传递信用证信息和单据状态,全靠SWIFT(高速公路和标准快递)。

5.总结: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一份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修改、交单、审单、付款/拒付等流程,几乎完全依赖于SWIFT网络传输标准化的报文(遵循UCP600定义的规则和术语)。UCP600为信用证业务提供了法律和操作框架,而SWIFT则为这个框架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通讯保障。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信用证结算体系的基石。

第五讲国际贸易实务,风险与合规

一.制造业产品特点与国际贸易

1. 产品的分类、生产工艺及运输要求。

2.全球产业链图谱

3.行业国际贸易的市场现状和趋势。

二.合同条款与风险防范

1.贸易合同的主要条款。

2. 如何通过合同条款规避风险。

三、核心贸易术语深度解析

1.必学6大术语(按使用频率排序)

术语

风险转移点

适用场景

行业注意事项

FOB
(Free On Board)

货物越过船舷

主流出口方式

卖方需精确控制装船时间(滞期费可达$5万/天)

CIF
(Cost+Insurance+Freight)

目的港卸货前

高附加值产品

必须投保“锈蚀险”(Rust Risk)

CFR
(Cost and Freight)

目的港卸货前

买方要求自购保险

装船后须立即发送装运通知(否则买方无法及时投保)

EXW
(Ex Works)

工厂交付时

边境陆运/买方自有物流

需明确工厂装卸责任(钢材需专用吊具)

DAP
(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指定点

工程直供项目的
(如海外基建)

清关文件需包含材质证明(EN10204 3.1证书)

DDP
(Delivered Duty Paid)

买方指定地点

高端客户全包服务

需预判目的国反倾销税(如欧

2.贸易特有风险点与术语应用:

1)租船订舱与FOB风险:买方指定货代的潜在风险(费用、控制权)、无单放货风险防范。

2)大宗散货/件杂货装卸:DPU术语下卸货风险、滞期费/速遣费(Demurrage/Despatch)的承担(需在合同中明确,术语本身不规定)。

3)货权控制与单据:提单类型(记名/指示)、电放、海运单在FOB/CFR/CIF下的应用及风险。

4)保险安排:CIF/CIP下最低险别的不足(钢材锈蚀、短卸、装卸损坏),考虑加保/买方额外投保的需求。

5)港口拥堵与滞期风险:DAP/DPU下,港口拥堵导致滞期费责任的界定(合同条款至关重要)。

6)计量与品质争议:风险转移点后的计量/品质问题责任归属(与检验条款结合)。

4.常见误用与纠纷案例剖析:

结合行业实例(如:FOB下装船费用纠纷、CIF下货损索赔纠纷、DPU卸货责任纠纷、术语版本混淆纠纷)。

3.术语选择黄金法则:
低端产品 → FOB(转移价格竞争压力)
高端产品 → CIF/DDP(提升服务溢价)
大宗散货 → CFR(平衡成本控制与风险)

4.FOB/CIF/CFR 对比沙盘推演

1)成本测算:1万吨热轧卷从唐山到雅加达(FOB vs CIF差价$8/吨)

2)单证制作:提单批注“钢材表面浮锈”对信用证的影响

DDP陷阱案例:某钢企因未预判巴西反倾销税,损失$120万

5.专属风险应对

1)货权控制:凭副本提单+银行保函放货的避险操作

2)质量纠纷:装港SGS检验 vs 目的港CIQ检验的效力冲突

3)信用证雷区:
“不接受货装甲板”(但必须露天运输)→ 需修改为“允许甲板货”

四.跨部门协作与沟通

1.销售、物流、财务等部门在国际贸易中的职责。

2.如何通过跨部门协作提升业务效率。

五.贸易全流程术语实战演练

1.场景1:热轧卷板出口至越南

风险点:

1)FOB阶段:装船时吊钩脱落致卷板变形 → 卖方责任(未越过船舷)

2)CFR阶段:海水锈蚀 → 买方责任(未及时投保)

2.场景2:镀锌钢管出口至欧盟

术语选择:CIF汉堡+附加条款

Incoterms® 2020 CIF LC Clause:
“保险须覆盖欧盟CE认证失效风险”(防运输损坏导致认证标签脱落)

六.合规与法律

1.制裁应对:出口含美技术≥25%的轧机设备至伊朗的术语调整

2.反倾销规避: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的术语链条设计(EXW马来西亚 + CIF欧盟)

第六讲命脉所在- 商品归类、合规申报与单证管理

一.核心:HS编码(海关编码)的准确查找与确定

1.归类规则总规则(GRI)应用

2.常见归类疑难问题解析(零部件、多功能产品等)

3.归类错误的高昂代价与预防

二.核心:合规申报要素详解

1.品名、材质、成分、用途、规格、品牌等关键信息的规范表述

2.确保合同、发票、箱单、报关单信息“单单一致、单货一致”

三.核心:外贸及清关全流程单证体系

1.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B/L)要点

2.原产地证书(CO, Form A, 自贸协定证书)申请与使用

3.质检证书、保险单、许可证等

4.主要国家预申报要求(AMS/ISF, ENS)

5.单证制作、审核、流转与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四. 外贸全流程风险识别与综合防控

1.全景图:外贸各环节核心风险点扫描

1)客户信用风险

2)生产与质量风险

3)国际物流与运输风险

4)清关合规与延误风险(核心焦点)

5)目的港操作风险(高额滞港费)

6)政治、政策与汇率风险

7)货款回收风险

2.核心:清关环节专项风险防控

1)海关查验应对策略与沟通技巧

2)如何处理清关延误、扣货、退运?

3)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4)AEO认证简介及其对清关的便利

五. 多元化风险应对工具:

1.出口信用保险(中信保)应用实务

2.信用证风险点深度剖析与软条款防范

3.其他支付方式(DP, DA, OA)的风险管理

4.汇率风险管理基础

5.供应链备份与应急预案制定

六. 风险防控——制造业全流程雷点地图

1.风险四象限实战应对:

风险类型

防控工具

制造业案例

信用风险

邓白氏报告+提单控货条款

客户破产后货物在途拦截方案

汇率风险

远期锁汇+多币种结算

人民币贬值吞噬5%利润的补救

物流风险

备用港口预案+物流责任险

红海危机下转陆运的成本测算

清关风险

AEO认证+预归类申请

美国海关查验率从10%降至2%的路径

七. 合规管理——技术准入与海关合规

1.双合规引擎构建:
技术合规:欧盟CE/UKCA、美国FDA/FCC、中东GCC认证的文件清单与审厂要点
海关合规:

1)HS编码“三查法则”(材质+工艺+用途)

2)RCEP原产地规则“累积计算”实操(区域价值成分≥40%)

3)反倾销规避指南:马来西亚转口贸易的合规边界

2.合规红线清单:含铅产品出口欧盟、未贴能效标签被巴西扣货

八.三大降本增效工具:

1.智能归类系统:输入品名自动推荐HS编码+申报要素(附实操演示)

2.单证零差错模板:形式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填制规范(附错误案例对比)

3.查验应急包:海关质疑响应话术+ 补充单证48小时提交流程

4.特殊场景处理:
1)机电产品:需提供ISO证书+电路图
2)化工品: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签署要点
3)退运货物:减免关税的“返修备案”流程

案例:某机械厂出口德国项目
痛点:DDP报价漏算欧盟VAT+CE认证过期
推演:从术语重选(DDP→DAP)+ 认证加急 + 预缴VAT抵扣方案设计

总结

问题&回答

授课老师

刘松 企业出海与运营管理实战专家

常驻地:成都
邀请老师授课: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新出海浪潮——企业出海战略与全球布局》 《企业出海之企业海外运营管理》 《企业出海之收购并购全流程实战》 《企业出海之企业海外运营风险管理实战》 《企业出海之全球供应链管理》 《企业出海之国际市场营销管理》 《企业出海之绿地投资——从零开启海外版图》 《企业出海的生死线——跨文化管理》

刘松老师的课程大纲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扫一扫加微信

返回
顶部